看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你心里对司法缺乏敬畏,别人也势必不会对你敬重,你想通过诉讼争得这口气、这个面也很难争得到。
笔者前段时间代理的一个案件调解结案,原告起诉要求我方当事人赔偿九万余元,经过调解,我方当事人赔偿金额降低到了一万五千元。
所以,你还认为问你要不要、能不能调的时候是再跟你开玩笑吗?
在接待咨询时,基本上在了解了基础信息后都会先探究是否有和解或调解的可能性,但往往当事人表现的很不理解,我都找你来打官司了你却先问我能不能调?不打官司我还找你干嘛?这其实是当事人对律师或者说对司法的一种误解。律师也并不是只能打官司的时候才有用,而是去帮你解决纠纷,解决事情。即使启动司法程序,最终目的也一样是为了把事情解决,所谓“定分止争”是也。而且,诉讼程序是最后一道防线,不到万不得已其实不太建议直接走诉讼程序,因为这是最后的救济途径了,如果通过诉讼程序也没能把事儿解决,再想调有时候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以民间借贷为例,尤其两个人是朋友或者合伙做生意时,之间账目纷杂,来往很多,这时候把账算清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往往其中一方会为了争个面子或者出口气直接选择启动诉讼程序,结果不仅说不清这笔钱到底是借贷还是合伙分红,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和信任,最后反目成仇的也比比皆是。因此,这个时候问你一句能不能调,大家都冷静一下,能坐下来把账算清楚,把矛盾说开,如果是借贷,写个借条或欠条,如果不想继续合伙,写个退伙或者散伙协议,大家都有个台阶,即使最后依然需要启动诉讼程序,也不会把法庭变成菜市场,而且即使到了法庭,法官往往也会问一句“能不能调”,如果能调很多时候当天能直接拿到调解书,而且法院出具的调解书一样具有强制执行力。
虽然法院现在都有“诉前调解”这一程序,但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也是为了缓解案件太多带来的压力。因此如果没有进入诉讼程序,你在咨询律师的时候律师问你“能不能调”,如果能调,在对数额、时间、已还款项未还款项等都说不清的情况下,能坐下来和对方算清账,把未还数额、还款时间、利息等都重新约定明确,写个条,将来在启动诉讼程序时也能省不少事儿。再或者,也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调解协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和对方一起向法院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注意一定要是双方一起,单方申请,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经过法院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具备强制执行力。
而且,调解无处不在,诉前、诉中、诉后、执行阶段等等都可以和对方调一下,诉讼程序是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千万不要为了一时之气、一时之争就轻易启动,以免造成手里无剑可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