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因为穷,老婆和他离婚,他却靠手工竹编爆火 [复制链接]

1#

一个50岁的竹编手艺人,看似平平无奇,却拥有多万粉丝,还受邀登上央视。

你一旦看过他的手艺,立即就会被吸引住,那上下翻飞的竹丝就像一根根飞舞的金条,变幻之间很快就成为一个个立体精妙的编织品。

如新式婴儿床、遮阳伞、竹篮、凉椅、簸箕、鞋子、提炉、小背篓、渔笼……

真可谓花样百出,新旧结合,只要你想要的,他都能编织出来。

就是你想不到,他也可以做出来,让人啧啧称奇。

他就是潘云峰,作为一名火出圈的竹编手艺人,他早已摆脱了过去每月只有3千元的收入,现在一年挣几十万很平常。

那么,他凭什么赢得这么多人的喜欢,一天内5拨记者来采访,还火上央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一路走来的经历。

年底,潘云峰出生在浙江临安,刚出生三个月,爸妈就离婚了,他被判给了父亲。

这一年爸妈各自再婚,继母不愿意养他,他只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到9岁时,父亲又将他送给了一户没孩子的人家,他每天要上山砍柴、种地、干活儿。

亲妈知道后,打官司将他要了过来,让他跟着外公外婆生活。

他10岁开始上学,但因交不上学费,也仅仅上了不到两年就辍学了。

就这样,潘云峰连小学都没毕业。

外婆觉得他没上啥学,总得学点手艺才行,就让会竹编的舅舅教他。

那一年,他14岁,就开始手工做竹编了。

潘云峰平日就爱动手琢磨东西,加上学得上心,几个月后,已经可以做些锅刷等简单的东西去卖了。

但舅舅到了要成家的年龄,心思不在这上面,有活儿也不怎么接。可潘云峰手艺还没学成,只好认了第二位师傅。

彼时,竹编是个受欢迎的行当,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做箩筐、篮子、凉席之类的东西。每家每户都要晒稻谷,没五六张凉席根本不够用。

师傅手艺好,活多到忙不过来。潘云峰每天跟着师傅挨家挨户去干活,干到哪家就在哪家吃住。

潘云峰从小的穷苦经历,让他比同龄人更有眼力见儿,也更知道学成手艺对他多重要。

他竹编学得格外认真,徒弟做得也非常本分。

平时住在师傅家,师傅不收他学费,但他会抽空把水缸挑满,把柴劈好,逢年过节还会给师傅买东西表示下心意。

吃饭时,他笃定跟着师傅的节奏走,师傅没动筷子自己绝不动,师傅没离席自己不离;

师傅要是着急干活,自己就三下五除二扒拉几口饭菜赶紧离桌;

收工时,替师傅打好洗脸水,规规矩矩收拾好干活儿的工具。

师傅立了规矩,第一遍会认真教他,第二遍他得自己做,再不会就不管他了。

为了学好真本事,潘云峰就自己多琢磨、多练习。他常常趁着师傅没安排活儿的空挡,捡起师傅扔掉的废料练了又练。

练破竹、开丝的基本功;练手对厚薄、尺寸的感觉。

练沉稳认真的手艺人心性,练师徒相处之道。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潘云峰的师傅开车出事故,把腿骨压断了,潘云峰只好又拜了第三个师傅。

学了大半年时间,潘云峰终于学成出师。

这一年,他18岁。

上世纪90年代,塑料袋代替了竹篮,钢丝球百洁布代替了锅刷,硬化路面代替了竹席……

潘云峰单干了几年时间,第三年甚至还带过两个徒弟,但仅仅一年时间,师徒就散伙了。

因为潘云峰一个月最多也就赚个块钱,合下来每天顶多33块。

手艺学成了,竹编却卖不动了。

他回到了老家,离开了竹编行当,似乎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到23岁时,潘云峰在父亲催促下成了家,女儿出生后,养家的担子更重了。

于是,他卖菜、卖水果、收废品、搬砖、做游戏机生意,什么零工能赚钱他就干什么。

但作为一个手艺人,潘云峰多年养成了爱钻研琢磨的习惯,零工打起来也和别人不一样。

他随着杭州同乡去到陕西定边县长庆油田,在一个私人承包的油井看油井,每天的活虽说只是记录出油量、停机时间。

但他会琢磨测量技术、发电机维修保养等等,半年就升为了井长,工资也涨了不少。

油井不出油后,他又去了油井老板在山西开的宾馆做员工餐,但因为“非典”疫情,宾馆很快就撑不下去了。

他又尝试了创业,做豆制品,但因为饮食习惯问题,销路不好,只好作罢。

回到老家后,潘云峰发现,聚少离多的婚姻生活也走到了尽头。

而且,更主要的原因是,老婆嫌弃他太穷,苦日子实在没法过了。毕竟,贫穷夫妻百事哀。

就这样,潘云峰被迫离婚了。

虽然潘云峰有诸多不顺,但日子还得过下去,他是手艺人,是个认真的手艺人。

他干的活儿给老板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是不同行当、不同老板,但他凭着手艺让自己得到老板赏识。

之后,他又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贵人。

这是一位养猪场老板,因为赏识他的踏实肯干,带他去了厂里干机修。

养猪场是全自动化运行,风机、控温、消*、喂料……潘云峰带领十几个机修人员,每天驻场维护修理。

这份工作一干就是10年,养猪场规模也日益扩大。

他让老板放心,老板也还他个安心。这几年中,老板帮他介绍了对象,还帮他安排女儿去了江苏上学,甚至还帮他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

他特别感恩这段经历,自从遇到老板后,他就开始走上坡路了。

凡有果必有因,一路走来,他的好手艺、坚持、认真才是一切际遇的缘因。

做事必认真,想方设法将事做好,让人觉得靠谱;

凡事爱琢磨,多动脑筋积极干活,让人觉得稳妥。

这样的人,谁找他干活都会觉得捡到宝了。

女儿大学毕业时,潘云峰回到老家,换了份时间自由的工作,可以说生活安稳静好。

这一年,他48岁。

但手艺人的认真和爱琢磨,让潘云峰总能留意到身边的机会。

工作之余,刷小视频时,潘云峰发现有不少账号在发传统手艺视频,其中不乏展示竹编的,涨粉很快。

这让他心痒,竹编可是他的老本行,于是他有了要试试的想法。

有手艺,还爱钻研,潘云峰卯足了劲儿去尝试,只求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下班时间和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时间,全被他用来制作小视频了。

刚开始,他不知道发什么内容,试着发了自己在竹林砍竹子、别的手艺人在干活的视频。

但发了三个月,也没有多少人看。

直到他发了一个自己制作簸箕的视频,网友反响一下大了起来,评论非常热烈,有问咋开头的,有问怎么订做,有的更是说想学,请他动作慢点。

紧接着,他发了一个完整的制作锅刷的视频,点赞、留言、粉丝量暴增,一觉醒来,粉丝涨到了六七万。

下班后,总播放量达到万,点赞数将近80万,粉丝涨到了10万。

他明白,大家对竹编制品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

找到了主攻的方向,他特意练了好久破竹开丝基本功,将真功夫毫无保留地展示给网友。

他还增加了和网友的互动,开了直播,第一次直播,直播间就来了几万人。

网上认识的同行,也来支持他,让他信心大增。

潘云峰精湛的手艺,通过视频传递出来,越来越让网友上头:

他将一根碗口粗的长竹放在长凳上,用手丈量着厚薄宽窄,一把篾刀准确无误地将竹子一剖为二、手再将竹片一掰成二;

视频中手、刀、竹片翻飞,竹节、毛刺在眼花缭乱中被剔除,竹片在篾刀削竹片的刷刷声中变成了竹条、竹丝,最终,变成了一把龙须面;

他将竹丝一端握在手中上下抖动,竹丝像波浪在掀动。

网友赞叹:“这就是势如破竹吧!”“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手上的老茧有多厚,又练了多久?”

这样精彩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潘云峰的作品中。

潘云峰的作品讲究一个“创”字,可能他不说别人还真猜不出是什么。

今年10月他的一个作品让网友迷惑,大大的身子有一个收口,挂起来如花篮,放在地上又似梅瓶,好看得像个摆件。

最有意思的是收口,用手旋转时,口子渐渐扭开,一旦松手又瞬间合拢。

原来这是用来装泥鳅、*鳝的篓子,谜底揭开,创意让人啧啧称奇。

结构精巧的一个个作品,让人感觉只要给他一个想法,就没有什么不能编出来的。

结构也从简单到复杂,越来越挑战网友的好奇心。

遮阳伞是潘云峰引以为傲的作品,放在了置顶位置。

伞把,竹筒截的;伞骨,竹片搭的,伞面,竹丝编的,白伞绿边,亭亭玉立,颜值杠杠的。

伞是怎么从竹子变来的?

篾刀、打火机,一根钉子,没错,就这么点工具。

竹子在潘云峰手里乖极了,一会儿弯,一会而折,劈里啪啦一通劈开又组合,眼看着变成了一把骨骼清奇的文艺伞。

而它的重量竟然还不到1斤。

潘云峰的作品不局限于“老物件”,他的视频也不满足于只发出去。

他会在网上搜大家喜欢的商品图片,琢磨能不能用竹子编出来。

每天都会刷大量的视频,学习那些特别火的视频的亮点,视频拍摄、剪辑、发布……

他都摸着石头过河,从不会到会,从会到擅长,认真劲儿不减30多年前。

于是,创新竹碗、改良婴儿床、这些实用又高颜值作品就出世了。

他第一次发了新式婴儿床的完整制作,网友不仅围观得热闹,讨论也很热烈,还不乏提出了改进建议。

“床有点浅了,空间也不够大……”

潘云峰当月就发出了第一版改良作品,还特意说了改良了哪里,“加深、降低、结实、环保。”

获得网友大赞,还有留言要订货的。更有网友别出心裁提出这个婴儿床可以多用途的。

一个月后,他又发了第二版改良作品,改良了材料,用了更凉爽的全青皮竹丝编制。

视频最后,他徒手在成品各个面反复摩挲,加以修整,这个动作让网友们沦陷了,“最后一道工序,贴心的守护!”还给了三连赞。

其实,在每个作品中,潘云峰都会在半成品和成品上不断用手打磨竹片竹丝,免得遗留毛刺。

把每一个物品做到最好,这大概是手艺人早就深入内心的执念吧。

对潘云峰来说,几十年编织竹子的手艺,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像是他用来寻找自我价值的方法。

老手艺、新创作,真功夫搭上网络,潘云峰将绝活儿各道工艺全程记录,一个个视频让人看得过瘾。

现在,他的视频还被网友搬到国外,特别火。

随着视频、直播越来越有经验,他的月收入从几千到几万。

靠着这份收入,潘云峰提前还清了原本要还20年的几十万房贷。

看到潘云峰在作品中的这句文案:“做事喜欢认真地做,生怕错过了不该错过的机会。”

是的,秉持手艺人的认真,这应该是他火爆网络的根本吧。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潘云峰一步步走来,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三十多年前的手艺,搁置了近三十年,没有沉寂,现在借着短视频平台又焕发出光彩。

看到这么一句话,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又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敬重的关键。

潘云峰这么火,不是没有道理。

他认真的执念,是一种匠心;

他创新的心态,给匠心注入了活力。

这样的潘云峰,机会怎么能不光顾他呢。

就像有句话说:“有志者事竟成。”

也像那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快努力生活、打磨一门精深的手艺,行得正,路更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