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不死,理想恒在!只不过是换了个形式:一个媒体人的新年寄语
青锋
忽然间有了岁末的感觉,一直处在忙忙碌碌之中的自己似乎对时间失去了敏感,当不少前同事跑来辞行,要离开他们曾经服务了很多年的媒体各奔路程的时候,也让我在他们略带苍凉的期望中听到了新年的脚步声。是呀,年就要过去,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面对我的前同事,面对不少即将休刊的纸媒和不少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我要说,远不是我们传统媒体人悲哀的时候,因为,一切只不过是换了个形式,新闻不死,理想恒在!
就在年开年之时,曾有人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年1月1日起再也看不到的报纸:南东早北京华》。这略带忧伤的标题,似乎难言不少媒体人的不舍。文中称,纸媒寒冬,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两份大都市报纸《京华时报》、《东方早报》都将在年1月1日停止纸质版出版。即便是宣告一南一北两大都市报停刊,作者也不忘再数一下这两大纸媒曾有的辉煌。作者记述,创刊于年5月28日的《京华时报》,最早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类综合性都市日报,作为《人民日报》在北京的新尝试,《京华时报》意外获得了巨大成功。年,《京华时报》单日达到版、余万元广告刊登额,创下历史性的记录;《京华时报》还曾稳居北京早报市场70%以上份额……而在另一个大都市的《东方早报》,最初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创办,后南方报业集团从管理层退出,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单独主管。这一身为*经综合类报纸,以内容高端、有品位一时成为国内都市报中内容的佼佼者,是上海都市报中名气最大、美誉度最高的报纸。
然而,此一时非彼一时。有盛必有衰,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都市报如脱缰野马高速度在媒体市场狂奔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今天的没落。精明的上海人看到了这一趋向,他们紧抓机遇,适时转身,毅然停办纸质媒体《东方早报》,全员转入新媒体澎湃。一转身就获得六家国有独资或全资企业对上海东方报业战略入股,增资总额6.1亿,让新媒体迅速实现“对东方早报在团队、采编、文脉和媒体功能以及使命上的完全覆盖”而“我心澎湃如昨”!使我们今天在互联网乃至新媒体上到处都能看到“澎湃新闻”。
让人意想不到地是,年即将到来的时候,转身刚刚一年的“澎湃新闻”发布了这样一篇报道:《国内十多家纸媒宣布休刊停刊,另有多家报纸缩减出版周期》,宣告“岁末年初,国内不少纸媒也迎来了各自的‘告别时刻’”。历数出《渤海早报》《假日》《采风报》《球迷》《北京娱乐信报》《台州商报》《大别山晨报》《皖南晨刊》《无锡商报》《西凉晚刊》《白银晚报》《西部开发报》《北部湾晨报》《上海译报》等多家宣布停刊休刊的纸媒。
面对扑面而来的纸媒休刊停刊,有朋友对我说,你的理想似乎越来越远了。对此,我报以了微笑。因为,我一直坚信:新闻不死,理想恒在,一切只不过是换了个形式。
之所以有不少媒体人看到一家又一家传统媒体休刊或者停刊时会发出惊呼,甚至是感到悲哀,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而没有看到实质。在我看来,不论形式怎么变化,承载新闻的载体怎么更新,新闻这个实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尤其是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所谓自媒体,我曾经断言,它们只是匆匆过客,犹如昙花一现。因为,他们只是徒有适应变化的形式,而缺少让新闻应有的内核。快速发展的自媒体只注重了传播的便利、碎片化阅读的适用,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不惜制造无厘头的信息,甚至是疯狂传播谣言,他们得到的是暂时的高速增长的满足,但他们则忽略了真实性这个新闻的内核,以自杀的方式失去了长远。这个岁末某些以机器算法来满足人们需求的平台被主管部门约谈,禁言一天乃至更长时间,尤其是各大平台每个月在后台公布的被禁言的用户成千上万的增长,正在证明,也必将证明我的判断:自媒体的冬天已经来了,传统媒体人的春天已经不远。
我说传统媒体人的春天已经不远,不是说纸媒这个形式还会复苏,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造纸等行业也在受到相对的约束,纸张供应也将难以承载纸媒复苏的需求。而传统媒体人要尽快迎来自己的春天,那就要转换一个姿态,适应媒体新载体,推动媒体新载体的发展,就会迎来春天,走过春天,迎来收获的季节,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
媒体不死,新闻不死,理想恒在!一切只是换了个形式。适应新形式,推动新形式的进一步转变,将使传统媒体人,乃至更长久的使命。
一切只是换了个形式。新闻不死,理想恒在!
这,便是一个传统媒体人的新年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