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先勇文学馆让乡愁有处可寄桂林生活网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位于榕湖饭店内的白先勇文学馆。

推门而入,白先勇的背影剪影引人遐思。

展馆内陈列的旧时物件,承载的是白先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馆内陈设具有浓浓的民国风,徜徉其中,仿佛穿越到了旧时光。

“那双筷子还在老家筷筒,

那碗米粉还在老家碗中;

那扇老门还在梦里打开,

那个味道还在老家等我重逢。”

这是根据著名作家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花桥荣记》的主题曲,婉转深情,催人泪下。最近两年,《花桥荣记》多次在桂林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深受欢迎。

白先勇有一句名言:吃桂林米粉是一份填不饱的乡愁。如今,除了桂林米粉、话剧《花桥荣记》,在桂林又多了一个承载白先勇乡愁的平台———日前,白先勇文学馆已经布展完毕,免费对外开放了。

早在年2月20日,白先勇重返故乡桂林时就有了筹建文学馆的计划。近年来,年岁已高的白先勇多次往返桂林,亲自参与指导筹划。如今,白先勇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白先勇文学馆位于榕湖北路16号榕湖饭店内。门前的石碑记录:旧居原名“桂庐”,建于抗战光复初期。现存主楼,建筑面积平方米,为中西结合风格砖木结构二层建筑,为桂林市级保护文物。

走近这座绿树遮掩的中西合璧建筑,只见一楼大门门楣上悬挂着“白先勇文学馆”门牌。推门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老者背影剪影,一种乡愁的情绪涌上心头。

文学馆内的陈设是典型的民国风貌,民国风格的地砖,淡雅的黄色墙壁,简约古典的灯饰,厚重的朱漆门窗。馆内还珍藏了大量民国时期古董家私、古董钢琴、留声机、座钟等,徜徉其中,仿佛穿越到了旧时光。

大厅、走廊、房间、楼梯间的墙壁上,别出心裁地展示出白先勇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历程,通过珍贵老照片、实物、书籍、作家名言等形式,全景式地呈现了白先勇在文学、昆曲、电影、红学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就。

午后时分,阳光透过窗外的树枝,落在展厅里的老式高脚椅上,墙影闪烁,时光斑驳。展馆内陈列的旧时物件,承载的正是白先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6岁离开桂林,直到年才再次回到阔别近半个世纪的故乡。他说:“我的乡音没有改,还能说得一口桂林话。我写文章,心中默诵,用的竟都是乡音,看书也这样。”

而在白先勇的文字里,对故乡桂林的书写总是浓墨重彩。《花桥荣记》《金大奶奶》《玉卿嫂》诸多名篇都是以桂林为故事背景,漓江、花桥、月牙山、米粉、桂林方言、桂戏、桂树等桂林元素俯拾皆是。如果你用桂林话默读他的作品,那种腔调和气场,完完全全的桂林味道。

对于桂林这座城市而言,白先勇文学馆无疑将增添一个新的文化元素。白先勇文学馆的相关负责人说,眼下他们仍在不断充实丰富展品,优化展览布局,努力把文学馆打造成集阅读、书吧、文学、文创、艺术、收藏展示于一体的文化场所,今后将定期组织读书沙龙、亲子活动,以及昆曲、桂剧等艺术鉴赏活动。此外,还将开辟历史名人在桂林、桂林历史名人展等专题展,不断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努力为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添砖加瓦。

最近,白先勇出版了重磅新书《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又是一部有关乡愁的回忆录,于寂静无声的文字中,深情回望成长历程和人生往事。白先勇曾说,永远填不满的,是乡愁。不知道哪天白先勇再返故乡,回到以己之名命名的文学馆,又将如何倾诉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讯(记者肖品林文/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