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上,在宁波慈溪一家饭店打工的李义凡接到远在余姚四明山镇棠溪村姐姐的电话,说他丈母娘已经3天没吃饭了,脾气暴躁,让他赶紧回家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他搭乘6点20分的早班公交出发,中途转了4趟车,在中午11点匆匆赶到家时,丈母娘却正在煮年糕吃。看到他,老人却笑了,紧紧拉着他的手坐了下来……这样的动作李义凡实在太熟悉了,他明白丈母娘有些智力缺陷,这是想他了,故意“骗”他回来。但每一次他都毫不犹豫地赶回来。从慈溪到棠溪村,往返多公里,他已经不厌其烦地奔波了整整25年。
他的医院养病,他也是风雨无阻地经常去探望。累计10余万公里的山路弯弯,藏着他深沉的爱……
腰椎打着两块钢板的他守护着老丈人安然离世
今年55岁的李义凡,25岁时就跟随老乡去上海的建筑工地打工。因为不慎从二楼工地摔下受伤,被切除了脾脏,他只能回家。可这条硬汉回家后并没有休息,而是拿起锄头种地。因为脾脏刚切除,怕劳累,他就干半天歇半天。他的勤奋踏实被邻居唐老伯看在眼里,唐老伯主动撮合了李义凡和自家女儿的亲事。在接触一段时间后,李义凡和比自己小7岁的唐建珍结婚了。由于丈母娘是有些智力缺陷的残疾人,小舅子也患有精神残疾,他们的家境并不宽裕。李义凡给了老丈人最“贵重”的彩礼,他承诺:将来无论如何,都会照顾好一家人。30岁那年,李义凡带着妻子和3岁的女儿去慈溪打工。妻子去饭店洗碗、洗菜,他就把女儿带在身边,卖红薯、去装修市场蹬三轮车送货……但再忙,他都不会忘记每个月回来探望丈人、丈母娘和小舅子。
李义凡回家看望丈母娘,帮她洗碗收拾家务
7年,李义凡用攒来的积蓄先把老丈人家的老房子翻修了,接着又翻修了自家的老房子。日复一日的劳作,让他当年摔伤尚未治愈的腰椎隐疾愈发严重。年,他送不动货了,到医院做了手术,打进了两块钢板做支撑。年,老医院,次年又查出了癌症。那一两年,李义凡大部分时间都在陪护老丈人,站立时间太久,他腰疼得直冒汗,就绑了腰带强忍着。老丈人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弥留之际,拉着他的手说:“我没有看错人。”
他三点一线奔波照料着身有残疾的丈母娘和小舅子
老丈人走了,身有残疾的丈母娘和小舅子的照顾重担,自然落在了李义凡和妻子身上。
因为干不了重活,李义凡目前在慈溪一家饭店专门干着杀鱼的活儿。每次去丈母娘家,他都会带上老人喜欢吃的饼干、果冻和牛奶。丈母娘虽然智力不及常人,但仍可以独立生活、照顾自己。最让李义凡担心的就是小舅子唐建军。唐建军有智力障碍并患有癫痫,随时会发作。一家人商量后决定把他送医院治疗,医院规定,李义凡每隔20天去探望一次,但有时也有意外。有一次,医生打来电话说唐建军腹痛不止。李义凡从慈溪匆匆赶来,医院检查,结果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小舅子康复出院后,由于疫情因素暂时不能返医院,李义凡就带着小舅子回老家暂住。那段时间,他一边收拾家务,打理老丈人留下来的花木庄稼,一边照顾丈母娘和小舅子。但好景不长,小舅子的癫痫、精神病又相继发作,李义凡和妻子被折腾得够呛……李义凡告诉记者,五一节的时候,他和妻子才分别去看望了小舅子和丈母娘,而很快丈母娘又想他们了。他说,以前他曾把丈母娘接到慈溪住过,不过老人不习惯,又回到了四明山。
李义凡和丈母娘的第一张合影
5月14日中午临走时,李义凡像往常一样把准备好的一两百元零花钱,用五元、十元面额的钞票给丈母娘分好,用皮筋扎着。每次老人拿一扎钱去买菜,摊主都会给她把菜配好。“村里的摊主都是我们事先交代好的,这样也方便她。”李义凡在给丈母娘收拾清爽后,准备离开了。离开前,在记者的要求下,他和丈母娘拍了一张合影。他说,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和丈母娘合影。如今他女儿参加工作了,妻子也开了自己的理发店,丈母娘和小舅子的状态稳定,希望等到明年丈母娘70大寿时,一家人照一张全家福。
宁波晚报记者张晓曦通讯员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