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娱乐资本论
“给我们留条活路吧,再这么折腾下去,KTV得黄。”在北京拥有3家KTV的老板黄兴告诉娱乐资本论,“总删歌,谁还来唱。”
河豚君了解到,多家已签约并交了版权费的KTV正在联合起来,准备向音集协发起诉讼,“音集协从来没有明确公布过自己有多少首歌曲,我们都是签约授权之后随便使用,10年来均是如此,现在说下架就下架,我们不服”。
11月13日,距离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简称“音集协”)要求KTV删除多首歌刚好过去一周。音像版权方也憋不住了,英皇娱乐、爱贝克斯、丰华唱片版权代理公司代表王雪公开发声:“音集协无权要求KTV删歌。”
整个KTV音像版权收费链条都笼罩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氛围。年KTV行业出现断崖式下滑,原本投资万-万,拥有30-60间房的KTV,在一年内就能收回成本迅速成为了历史,现在能在2年内回本的,算是经营得比较好的KTV了。
怎么说KTV也是线下娱乐的第一流量入口,谁曾想,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却“祸从天降”。
值得玩味的是,这波火焰针对的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音集协代理总干事周亚平。娱乐资本论在微博中发现,微博名为“z周z扒z皮”的网友举报周亚平利用工作之便,用自己旗下的北京鸟人艺术推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鸟人艺术”)向KTV打官司,诉讼裁判文书达余份。
另外一位业内人士向娱乐资本论独家爆料:“周亚平正在用自己私人名义暗中操作音集协正版音乐曲库——第一曲库,试图与天合解约之后,实现无缝衔接。”
通盘来看,下架歌曲、与天合解约、第一曲库上线,他们争夺的无非是KTV版权费这块肥肉。河豚君粗略算了算,以全国10万家KTV,每家交2万元来算,每年仅版权收入就能达到20亿元,10年就是亿元。而天合集团此前发布的声明中显示,“足额缴纳了十几亿的版权费”。
亿KTV版权费的糊涂账
KTV经营者要给消费者提供MV,必然要使用音像作品的放映权,这时KTV需要从音集协或者非音集协会员的其他权利人处获得放映权的授权。如未获得,均属侵权。
KTV版权费也是由此而来。自8年起,业内通行的法则是,凡是交了版权费的KTV,就依法获得该音乐电视作品的放映权;若KTV不交版权费,音集协就会派相关工作人员到KTV取证、公证,走诉讼程序,直到对方愿意交版权费为止。
音集协裁判文书相关情况数据来源:企查查
但关于其收费标准,恐怕问到不同的KTV,会有不同的说法。
目前音集协是KTV版权费的收费主体,多年来,其委托给天合集团,而天合集团把权利分发到各地分公司,进行收取。
表面来看,从音集协到KTV,仅有天合集团这一个中间环节。但天合集团授权给各地分公司的方式不一,有的是承包制,比如,一年某地分公司向天合集团交万,其他到底怎么收,收了多少,都无所谓;有的是按照实际情况交钱,这里面的钱还需要分给工作人员、律师,甚至是法院。
国家版权局曾发布过KTV的收费标准,12元/天/间房是最高标准。但实际操作中,2元/天/间房、5元/天/间房、10元/天/间房等都有,浮动空间较大。
年沿用年的收费标准
北京海淀区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目前KTV会员有多家,自年,他们的交费方式实行打包价。其秘书长尹久忱告诉娱乐资本论:“按照KTV房间数,分为小、中、大型KTV,每家交自己的,实行3-5元的动态收费标准,4年一签约。不到20间房的KTV被算作小型,按照起步价3元多收费;20-50间房的KTV被算作中型,按照4元多收费;50间以上的KTV被算作大型,按照5元收费。”
当然最开始也并不是这样,8年音集协向海淀区KTV的收费标准是12元/天/间房,那时海淀区的家KTV发起抗议,他们算了一笔账,以间包间来算,如果每间收12元/天,一天就要交1元,一年约44万元,负担太重。
更重要的是,根据当时协会掌握的情况,这些KTV分布在二环到六环之间,二环、三环间的KTV包房上座率还可以,但是五、六环的很多包房是空的。空置的包间每天也交费并不合理。
“经过两年的谈判,最终才达成了打包价的优惠。”尹久忱说。
也不是每个地方都像海淀区这样“幸运”,为自己的KTV会员争取到了权益。深圳市管理KTV的协会组织负责人王水告诉娱乐资本论:“我们也试图与音集协谈,希望以团购的方式交版权费,始终谈不下来。”
根据王水了解的情况,深圳有多家KTV,每家每年的收费标准都不一样。这样的情况也同时发生在重庆、上海、广州等地。
版权费交也就交了,毕竟属于别人的知识产权。让人糟心的是,“尽管年年交版权费,KTV仍然每年都会受到侵权官司的骚扰”。
一般而言,KTV向音集协交了版权费,后续关于其他权利人对KTV的诉讼,均有音集协出面解决。他们的解决方式,多数是让KTV把侵权的歌曲删了,以此了事。
在后续的诉讼中,各地的判例也不一样,如果涉及侵权,一般每首歌需要赔偿-元,但有的也有元,甚至1元。一旦被起诉,都会取证几百首,导致最后赔偿金额也很高,10万元往上都有。
尹久忱和王水都很无语,“既然是统一管理,那交了版权费就不应该出现再被侵权的问题,我们觉得这样对KTV商户不公平”。
作为KTV的直接经营者,让他们奋起反抗的原因是音集协下架歌曲此举,严重影响了KTV的生意。
“当初与音集协签的协议中,没有指明某一首歌曲,也没有说音集协手上的歌曲有10万首还是8万首,一直都是这样延续过来的。现在你执行不下去了,说删就删?我们不服。”黄兴告诉河豚君,合同中虽然写明了是音集协提供歌曲,但音集协从未提供过。基本是默认KTV使用的歌曲就是他们(音集协)的曲目。
英皇等版权代理公司为何退会?
版权代表与周亚平各执一词
KTV是因为音集协的行为切实触及到了自身利益,不服气。而版权方却不求利益,只求曝光。
前几日,英皇娱乐、爱贝克斯、丰华唱片版权代理公司代表也出来说话了,“音集协无权要求删歌”。
英皇娱乐、爱贝克斯、丰华唱片版权代理公司代表王雪告诉娱乐资本论,他们自从音集协成立,就加入了协会,而真正做版权代理,大部分是从年开始,其中《十年》是他们的代理曲目之一。
“年觉得还不错,如期收到了版权费;年收到之后,我们发现很多歌曲没有进行分配。特别明显的是陈奕迅的《十年》,这个歌曲我们拥有排他性的独家版权,不可能没有一个人点唱。”王雪告诉河豚君,他们找到音集协,说明了这个情况,希望音集协能给出点播数据或者进行数据审查。“音集协给我们的反馈是,《十年》有很多版本,消费者不一定选择的是版权方拥有的版本,可能分配给了另外一家唱片公司。”
现实总是充满戏剧性。11月16日,娱乐资本论致电周亚平,咨询英皇版权代理公司退会的缘由,“会员退会自由,并无他们(版权方)说的情况”。
“分配不合理、不透明,莫名被代表。”英皇等版权代理公司于年4月退出了音集协。
周亚平一口咬定,他们(版权方)退出就是为了商业诉讼,获得更多的赔偿金。可是,爆料人认为“周亚平是双重标准,不允许别人在外诉讼,自己却在外诉讼”。
周亚平用职务之便,获取赔偿已多年?
上文所说的爆料人也向娱乐资本论透露,周亚平本人拥有北京鸟人艺术推广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鸟人艺术”),并使用这个公司与KTV打官司,获取巨额赔偿。
河豚君在音集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