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惊现摄像头,那么这些被记录下的视频又流向何方?
机顶盒上的针孔摄像头
年8月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某酒店内入住一对小情侣。可是让这对小情侣没有想到的是在进入浴室洗完澡之后在电视机顶盒之上意外发现了一个小孔,而这个小孔的位置正对着床的位置。于是这对小情侣在感到担心和害怕的同时拔打了报警电话。
工作人员正在拆卸摄像头
民警接到报警之后迅速调集警力赶往现场,发现这是一个被改装过的机顶盒,在其内部装有一个针孔摄像头。随后经过专业电工的拆卸又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针孔摄像头的供电是直接连在V的电线之上,也就是说只要酒店不停电,这个针孔摄像头就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被拆下来的机顶盒和摄像头
根据专业电工描述,针孔摄像头的安装非常方便,只需一把镙丝刀或一把剪刀就可以完成。技术门槛的低下,导致摄像头的安装工作非常的便捷,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让酒店内摄像头“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让无辜的住客们成为违法行为下的“牺牲品”。
民警正在取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也就是说只有国家公检法机关才有权利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进行监视时使用拍摄设备。
插座上的摄像头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条规定有“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但是实际在司法实践当中同样存在以“造成后果”来量刑的问题,而且立案标准是“必须造成严重后果”。只有同时具备“使用窃照器材”和“造成严重后果”才能立案。
网络售卖的针孔摄像头
很显然在酒店中私装针孔摄像头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但是令人尴尬的是目前国家在法律层面并没有对“私装摄像头”这一行为有明确的惩罚规定,在实际的司法实践当中通常以“私装摄像头窥探他人隐私”之后所造成的结果来进行处罚,而出现最多的结果仅为民事赔偿(因为不构成犯罪)。
约等于“零成本犯罪”的针孔摄像头成为了部分“违法人员”的伊甸园。随意安装摄像头,随意偷窥他人的隐私,随意讨论着视频画面中的受害者而不需要担心法律的制裁。并且此类情况愈演愈烈,为此在年10月左右《法制晚报》的记者进行了专业的调查。
法制晚报相关内容报道
从调查结果中显示,从年开始截止年10月,共发生33起“针孔摄像头”案件,其中涉及出租屋的案件仅为5起,而酒店中发生的案件则高到27起。而在这27起案件当中涉及到了全国范围内的35家酒店,而以元以下的经济型酒店高达31家,占比9成以上。
酒店内的摄像头
在《法制晚报》中同时也提到了,这些数据并不是全部,因为安装针孔摄像头具有隐蔽性和私密性,通常很多客人被偷拍而不自知,导致合法权益被侵犯而无法及时报案,造成了数据量偏少的结果。
被偷拍而不自知的房客们
目前酒店的前厅经理已被警方带走,而真正的嫌疑人还在调查之中。
如果说偷拍只是为了满意人的私欲,那么还有一部分是真正的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将未经允许录制的“私密”视频打包放到各类低俗网站,以达到获取流量和牟利的目的,并且形成了特有的“灰色产业链”。
被放在网络上传播的受害者们
根据国家“净网行动”的数据显示,清理网络违法偷拍等数据高达万条,关停违法网站(栏目)2万余个,对家违法信息突出网站栏目进行了挂牌整治。我们在庆幸国家力量出手的同时,也在为这样的数据而感到触目惊心。
图片来源于百家正版图库
隐私影像被网友“非法围观”,那么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来扼制这种现象的出现呢?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收益”的权衡问题,目前对于“偷拍行为”的法律空白是助长“偷拍之风”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一些有关于“私装摄像头和偷拍”的相关法规,才能有效地震慑此类行为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百家正版图库
同时将此类人员列入“失信”体系进行全国公示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遏制手段。让已实施“偷拍”行为的人受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同时也让准备实施“偷拍”行为的人员心有顾忌,考虑在侵害他人权益之可能要面对的后果。
希望不再有此类“偷拍”事件的发生,因为受伤的永远是画面当中的那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