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的睡眠问题,惊动了国家 [复制链接]

1#

作者:李峥嵘

来源:青稞营(ID:QingKeCamp)

李峥嵘:《北京晚报》资深编辑、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

“睡眠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恢复健康、保持聪颖的妙用灵药”我曾经采访过一个作家,她的孩子小学的时候一个星期最多只能坚持三天按时到校,星期四就困得不行,她就给孩子请假,在家睡一天。如今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学业工作都很顺利。很多家长都为孩子早上起床困难而苦恼,但是很少有家长有这样的勇气给孩子请假睡一天。今年,也许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可能多睡一会了。因为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学生的必要睡眠时间、学校作息时间、晚上就寝时间等3个“重要时间”作出明确要求。《通知》里明确,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省级教育行*部门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要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通知》提出,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作息时间表,合理确定学生就寝时间,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学生的睡眠时间?因为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青少年普遍存在缺觉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睡眠不足8个小时,不只是在中国,全球的青少年睡眠时间都在减少,比如睡觉时间最少的是日本,每晚不足6个小时。为什么这么多人缺少睡眠,因为在娱乐和学习面前,睡眠常常被迫让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习惯推崇“学海无涯苦作舟”,觉得熬夜学习才是成绩好的标配,我高中的时候,有些学校为了激励高三学生,教室里公然写着“人生何须长睡,死后自会长眠”,有的同学真的一年都不上床睡觉,困了就缩在长凳上。其实靠减少睡眠来试图提高学习成绩是非常不明智的。在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年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白皮书》中,调查了6万多名1~17岁的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情况,发现睡眠好的孩子有一半成绩处于班级前5名,睡眠不好的有一半在班级成绩排名靠后。睡眠不好会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过度焦虑甚至出现更多的肥胖症和抑郁症。科学研究早已发现熬夜会损害健康、影响智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马修·沃克致力于研究睡眠对人体的影响,他著有畅销书《为什么我们会睡觉:释放睡眠和梦的力量》。他认为睡眠是每个人的生存基本所需,也是每个学习者都能拥有的“超能力”。科学家做实验测试熬夜读书是不是值得。一群人分成睡眠组和不眠组,睡眠组得到至少8个小时的睡眠,不睡眠组一直待在实验室里,保持清醒,不能打盹也没有咖啡。第2天再给他们做核磁共振扫描,并给他们一张清单,请他们记住上面列出的事项。对比数据来看,被剥夺睡眠的脑部无法存储新的记忆,两组的学习效果有高达40%的落差,就好像是睡眠组考了一百分,不睡眠组只有40分。为什么缺少睡眠大脑会发生这样的学习障碍?因为大脑有个结构叫海马回,就像大脑收取资讯的一个收件夹,很擅长接受新的记忆然后存储下来。充足睡眠的大脑显示有很多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力,可是被剥夺睡眠的人的大脑中找不到任何明显的脑电波信号。也就是说被剥夺了睡眠的人记忆夹也被关闭了,任何新的学习和经验都无法有效地记录下来。而睡眠充足的人在深层睡眠的时候,脑电波扮演着档案存储的作用,会把记忆从暂时的记忆库里转成到另一个长期记忆的存储处,被安全地保存。知道了睡眠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够拥有好的睡眠?首先是保证睡眠时间。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面的准备,家长要让孩子提前上床,学校要推迟上课时间。实验显示,一些学校将上学时间推迟了一个半小时,结果不但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减少了学生的情绪问题和肥胖风险。防止学业过重挤占学生睡眠时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3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第一个是作业“中断”,要求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要对此进行针对性分析,加强辅导,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第二个是校外培训时间“中断”,要求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