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有个大王村闯出致富新门路(本报记者杨柳通讯员胡克潜何西荣)“经过近几年的经营,*姜的亩产量可达到1.3万斤至1.6万斤、亩收入2万元以上。”提到这几年种植*姜的经历,汶上县苑庄镇大王庄村支部副书记江波瞬间打开了话匣子。在乡亲们眼中,今年42岁的江波是一个做事雷厉风行的村干部,更是带领大家致富的“领头雁”。年,江波外出考察*姜市场,流转了20多亩土地,同年12月26日,注册成立汶上县鲁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还专门从寿光请来种植专家,试种*姜。“当时周边县区很少有种植*姜的,虽然市场潜力大,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挣钱,我决定自己先试试。”江波下定决心,起早贪黑地忙活起来。“那会儿没有种植经验,就是跟着种植专家学着弄,想想胆子也挺大的。”江波笑着说。当年,江波的20多亩*姜收获颇丰。看到种植*姜带来的丰厚利润,乡亲们也纷纷加入。目前,合作社社员由注册时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43户,合作社现有职工50余人,其中*姜种植专业技术人员12人。栽培优质*姜面积亩,建设大拱棚20个,其它农作物65亩。通过追施土杂肥、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促使地力肥沃,生产的*姜品质优良,口感清脆,深受市场青睐。与此同时,合作社把扩大种植面积和引进优良品种作为发展目标,采用紧凑密植、节水滴灌等技术,大力推广*姜病虫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年鲁辉*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纳入济宁市礼飨产品名录,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开辟新渠道。如今,江波种植*姜已有6个年头了,从刚开始的小试牛刀,到现在发展成多亩的种植大户,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到事事精通的行家里手。“现在*姜的销售渠道很广,我们一般不太发愁,收购商会主动找上门。”江波说,由于整体上鲁西南地区*姜的种植面积较小,他们的*姜有一小部分流向了鲁西南的县市区,其他大部分还是靠订单走货。“像昌邑、安丘和寿光都是北方较大的*姜种植基地,我们接到的订单基本都来自寿光。”江波说,由于寿光的*姜以外贸为主,他们合作社的*姜通过订单采购销往寿光,经由大批量出口将最终走上日韩、欧洲餐桌。为拉长*姜产业链,去年合作社建设了储存万斤的地下恒温姜窖,平方米的智能育姜苗温室,今年年底计划发展到0亩,建成鲁西南知名的*姜种植基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