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上海市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特别对话会在上海举行。
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分享了陆家嘴金融城兴起、“一江一河”岸线贯通、超大城市“两张网”建设的故事,还有五位来自不同岗位的演讲者从亲身经历与亲眼见证,讲述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故事。
正是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见证着,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不断创造着不凡业绩,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生动实践。
新民晚报记者采访到五位演讲者,听他们讲述演讲准备过程、现场感受以及对“上海故事”的内心感悟。
|讲自贸区从长长的化妆品购物清单讲起|
昨晚,记者电话联系上郑海鳌。他是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博士,作为“新上海人”,毕业后投入到浦东改革开放,几年前被抽调到外高桥保税区,有机会参与到中国首个自贸区的改革方案制定,尤其自贸区扩区后,他更是投入自贸区改革至今。
一个月前,郑海鳌被选中上台讲述自贸区故事。如何把这些年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特别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通过案例展现出来,让老外也能够听得懂、有兴趣。为此,他选择了四个有关联的故事。“自贸区改革的核心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我所讲的就是围绕这个主题。”
第一个故事侧重我国对外资敞开大门,采取与国际对接的规则,即按照“负面清单”模式。第二个故事从长长化妆品购物清单说起,“许多听众脸上露出笑容,大家心领神会,很有贴近感”,它表面上讲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备案制管理变化,背后透露的是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第三个故事讲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通过这项改革,体现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产业链中。第四个故事是关于人才,以外国高管准备把海外总部业务整合到中国,却发现自己可能面临“年龄超标”而失业的烦恼为例,反映自贸区人才*策与时俱进,服务实际。“人才*策是许多老外关心的内容,台下许多人听得特别认真”,正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自贸区注入海纳百川的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最关键是中国共产*的坚强领导。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梦想成为现实。”在回答黎巴嫩驻华大使关于中国“发展秘诀”的问题时,郑海鳌如是说,不少老外听了连连点头,发自内心为中国“点赞”。
首席记者宋宁华
|技术创新来自一线|
5分钟讲述浦东天际线成长的故事,感染台下4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忆起特别对话会上的分享,朱毅敏仍能感受到当时的激动和紧张。
“站在这样的国际场合,讲好中国故事,机会很难得。”朱毅敏说,选择以浦东天际线成长作为发言主题,是因为这是浦东改革开放的缩影,也是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朱毅敏讲述时,眼前浮现的就是自己参与建设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国金中心它们是建设者的作品,更是时代发展的见证。
发言时,朱毅敏还提到自己参与设计的“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这是中国首创的装备,可使工人高空作业时,即便遇到12级风,都有全封闭的安全工作环境。目前,在建中的浦西第一高楼徐家汇中心,张江科学之门的东、西塔楼,都用到了这套设备,来帮助施工人员实现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
“我心里还有梦想,那就是中国成为全方位领先的建造强国,建筑高度不仅体现在物理意义上,更要实现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的高度。”朱毅敏说,他的梦想还在继续。目前,他承担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作为负责人,他手头有6个课题正在开展,其中“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也将更新迭代,朝着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发展。
“这是我的梦想,这也是时代给我们的机会。”朱毅敏说,从事建设行业30年,他深深感到,成天坐在办公室里是研究不出新工艺、新方案来的,技术创新来自一线、来自项目,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到施工现场去,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第一线发现问题,在第一线解决问题。
而朱毅敏,也将在第一线续写他和上海世界级天际线的故事。
记者裘颖琼
|我是中国发展的亲历者|
“太荣幸了,太荣幸了,真的很荣幸。”昨晚,当记者接通施学理的电话时,对方连用三个“荣幸”来表达激动之情,“我接到成为特别对话会演讲者的通知时,就知道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但没想到会是这么大的平台”。作为出生在菲律宾的第三代华人,施学理常常自谦中文不够好,但这一份演讲稿却是他亲手用中文写就,“一定要自己写,因为我讲的全是自己的故事”。
年,施学理的父亲、菲律宾企业家施恭旗被授予上海“荣誉市民”称号,12年后,他也获此殊荣。特别对话会上,施学理借助视频,“请”来自己的父亲,一起讲述两代人在上海的奋斗,令人动容。
“上世纪80年代,我父亲就来沪考察,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年,上海市人民*府突破机制,帮助我们建立两家中外合资企业。”施学理说,当时吸引外资的*策还不成熟,但上好佳的快速落地,说明上海改革开放走在前列。
如今的上海已是国际化平台,能触及全球技术和市场。特别对话会结束当晚,施学理久久难以入眠,“能在这样一个大舞台上,面对世界讲述自己的上海故事、中国故事,让我对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巨变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他说:“中国的发展无先例可循,是中国共产*的正确领导才改变人民的生活”。
从16日晚至今,施学理的手机里“点赞”不断,海内外亲友都被他的故事打动,更为他站上舞台而高兴。而作为在沪生活26年的“老上海人”,施学理除了点赞上海的开放,还喜欢上海的包容。“上海创业氛围很浓,走在马路上,常常能看到各种个性化小店,这既是生活的气息,也是创业的激情。我想上海的开放、创新和包容,是人们始终深爱它的重要原因。”
记者张钰芸
|4分49秒描绘上海“第一居委”|
“就在去年,旧区改造工程的阳光照进宝兴里。”讲到这里,徐丽华抬手做了一个挥洒的动作,就像清晨阳光照进老弄堂。
特别对话会上,这位*浦区外滩街道宝兴社区*总支书记、“70后”的“小巷总理”登台演讲,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上海故事,“(演讲)4分49秒,是我一个月来状态最好的时候!”昨晚,徐丽华告诉记者,故事讲得成功,是这座城市给了她底气。
徐丽华回头想想,演讲前一个月的训练格外严谨,虽说“小巷总理”每天要面对居民,要是没点口才,真没法工作。可登台演讲,那完全是另一种本事。一个月里,每周三天,下午4时到晚上8时,一遍遍修改、熟悉演讲词,看着稿子念,背稿子,脱稿讲,一字一顿讲,不行,要声情并茂!一步步练下来,紧张,没有了。
居委会,富有中国特色的基层自治组织。徐丽华很想通过宝兴里的故事,向世界讲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力。宝兴里诞生了新中国上海第一个居委会,徐丽华在这里工作了9年。这期间,特别是疫情之下的旧改,让她感受到上海基层社会治理不一样的使命感、执行力、成就感。她在演讲中介绍,宝兴里仅用半年实现多户居民%自主签约、%自主搬迁,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旧改,提升居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少老外也是平生第一次听说居委会的故事,让他们了解上海基层社会治理的模样。
如今,宝兴里居民搬走了,但居委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为居民服务的核心任务不会改变。“如今,宝兴居委会主任是‘90后’,*总支副书记是‘80后’,我是‘70后’,服务居民的自治传统,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徐丽华说。
首席记者姚丽萍
|这是年轻一代正在书写的中国故事|
五位讲述者中,哔哩哔哩(简称“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所代表的行业,是最为“年轻”的。会后,他表示:“今天分享的这些故事,实际是许多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鲜活故事的缩影。通过这些故事,会给外国使节们看到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真实的上海和中国。”
如陈睿所言,他分享的,不单单是这家互联网企业在上海这片热土成长的故事,更是万B站年轻创作者乃至9.27亿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正在讲述的新时代中国故事。
刚刚发射成功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就离不开中国年轻人的创新和努力。昨晚,B站知名视频博主王骁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一同开启神舟十二号发射直播,引起无数年轻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