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的品格,你的品牌新民晚报 [复制链接]

1#

鄙人在担任某刊主编的时候,吴贻弓导演挂名社长一职。他身兼多种要职,这个社长于他而言无足挂齿。不过既然是名义上的顶头上司,我们还是会时不时用用他的名头,让他在某些场合出出场。接触多了,与他的聊天就变得日渐放肆。记得有一次陪他去杭州出席电影颁奖仪式,一路上的畅聊中,我问他喜欢别人称呼他“吴主席”(文联主席)呢,还是“吴导”?他不假思索地立马答道,当然是吴导,主席怪怪的。我就顺水推舟说了如下想法:“要是你沿着《城南旧事》的路子走下去,拍出更多好电影,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他露出了常见的天真笑容,自嘲道:命运吧。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很多事情是祸福相倚利弊参半的,获得了这个,就会失去了那个。就“现世”论,“这个”也许很炫目;但从“来世”看,“那个”可能更有价值。当然这并不是说,吴贻弓在其他岗位上所做的贡献要比导演低,他对上海电影的整体贡献绝对不会被低估。我只是想表达一个想法:一个导演的电影作品无疑是他最佳的“个人品牌”,未来的人们提起他,可能记不住他所有的“要职”,唯独记住的是他的电影。这无关一个人的整体评价,只是借题发挥的一个由头。

“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不但关乎个人,同时关乎一座城市。上海人的物质世界里,倘若少了邵万生陆稿荐张小泉吴良材这些名字,将会缺少多少乐趣?上海人的精神世界里,倘若少了鲁迅巴金赵丹谢晋这些名字,将会增添几多惆怅?每一个“文化符号”,都是一种珍贵的沉淀和积累,人们在珍视和爱护它们的同时,得到的是一份温暖的文化慰藉。

我在世界各地的遨游途中,经常见到客居海外的上海游子,年长的说起大光明百乐门兰心美琪国泰,眼里的温情满溢得盛也盛不住。年龄稍次的说起一些滑稽戏演员,也是如数家珍激情满怀。这些共同话题,让浓浓的乡情荡漾开来,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正因为如此,我对上海的文化名人非常珍惜,不太同意某些人求全责备的短视评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卓有建树,又何必对其人生的每个角落都予以苛求?所谓近疏远亲,越是离得近,知道的枝枝节节越多,就越不容易看大放小。反而是毫不相干的远方之人,只因受其泽被而心存感恩,就毫无芥蒂地追慕偶像。文化名人对一座城市而言厥功至伟,没有这些“个人品牌”,我们每个人都会“受累”——当你生活的城市毫无精彩可言,个人也容易黯然失色。

我经常对年轻编辑说,咱们精心编辑的刊物,正在文化圈里形成品牌效应,你们务必要小心谨慎地维护它的声誉。好名声的积累非常不易,就像把一块巨石慢慢推上山顶。但稍有不慎,巨石滚落的速度是极其惊人的,它可以在瞬间把你几十年的心血付之一炬。我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无数的前车之鉴。你的一个错误表达,或者你的一个陈腐观点,都会成为你擦不去的污垢。这不但考量你的文字水平,也考量你的思想水平。文化品牌的塑造,是由精兵强将合力完成的,只要其中有一两个孬货,一不小心留下瑕疵,整个团队都会被殃及。

假如我们没有能力打造“个人品牌”,但我们可以参与打造“集体品牌”。一部电影、一张报纸、一份杂志……如果它们进入“优秀榜单”,其间有你的一份功劳,也算不枉活一世吧。

人活世上,重在品牌。从广义讲,一个人的品德才情等也是“个人品牌”的组成部分。即使你成不了名人,也无幸参与著名品牌的打造,但只要你活得堂堂正正、有声有色,你就会有良好的口碑。口碑比任何身外之物的虚衔都值钱,因为那是你永不凋谢的品牌。(刘巽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