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几个瞬间,一些感动新民晚报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医雀斑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33873.html

之一。客厅北墙上有四扇窗,窗户很大。窗前有一棵泡桐,树干挺拔,枝丫舒展。家住四楼,而泡桐至高可及六楼,至近开窗可触及其中一枝。于是整个房间都似在泡桐的依护之下了。四月里,春风吹,满树开放紫色的花。七月里,雷雨来,繁茂的叶片承着雨滴的那一瞬,簌簌或者唰唰,声音充满着生机。

全家都喜欢这棵泡桐,也就喜欢这窗、这客厅。有一日傍晚,我在厨房洗菜,坐在客厅理东西的婆婆突然唤我去瞧“新奇”:在泡桐、窗与墙之间,余晖照在枝丫上,透过窗玻璃将泡桐的剪影映在了南墙,而此时,窗玻璃上也留下了枝丫的深灰色投影。那两幅影子,是泡桐或沉着或纤柔的树姿,像是两幅写意画,有繁处也有简笔,洗炼又深邃无尽。婆婆与中国画打了一辈子交道,即便如此,遇上这天然之作,亦不禁感慨起个中之美。此后,每逢晴天,我总会念着墙上的这些“写意画”,只是好难再看到。某一刻我顿悟了,原来,光线、空气乃至泡桐,日日都是变化发展着的,能够赋成那些天然画作,是一切因素的正正好好、恰如其分。原来,有种美是来自恰到好处和不可预料。于这种美,我们只能安静等待并且感激。

之二。雨水多了起来,不大,却也淅淅沥沥意犹未尽似的,于是就没了寻常那点出门晃悠的心思。书读累了,无稿要赶,爱与婆婆聊天。有的老人谈话,像是行云流水地写一篇文章,满纸的掌故轶事,有趣耐品;有的老人谈话,像是细细地勾勒几幅素描,眼角眉梢额头酒窝,都要点到。婆婆有时候是前者,有时候是后者。坐在那里,起初也许是不经意地说这雨天何时才晴,那一树泡桐何时开花。然后,也许就说到了春笋的鲜嫩、荠菜的清香。说到弄堂,也许就说到了老底子,说到上一辈人才看过的“小热昏”。说到画,也许就说到了艺术,说到了丰子恺、程十发。就这样一路说下去,想到细节了,特地多补充几句。于是在这样的聊天里,我听到了某位老派人家小姐的起伏人生,某位灵气逼人的书画家的求艺经历,某位亲戚长辈的趣闻故事。聊着聊着,说者是在享受,听的人也在享受,因为总有一处情节是小辈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而长于诉说的又总归是老人。

之三。一年之计在于春,于是每年春天里总有一些“忙碌”似乎可以得到理解。与父母打电话时,他们多会说“忙就不要特意来看望”之类的话。某天,有了个完整休息日,回去陪他们吃饭。刚吃几口,母亲突然放下碗筷,走到我面前端详我的脸。瞧得我纳罕。半多分钟后,她释然地轻声说一句“太好了,是我看错了,女儿没有长皱纹。”后来,我总不自禁地琢磨起这个细节来。一个独处的时刻,终于让我想通了:母亲尚在慢慢接受一个事实——她的爱女必然也会老去。而成长固然意味着独立和不再依赖,然而对于那种血缘间的天然情感,她始终充满着盼望和难以放开。一念及此,我突然无比感动。无比感动。(舒云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