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文李小倓布兰达
只索赔一元钱,这些人打官司是为了什么?
前不久全季酒店“男子深夜裸体闯入顾客房间”事件,有了最新进展。8月9日,当事人“fiore花花”发布视频,称将对该名男子正式提起诉讼,并向全季酒店索赔一元钱,“希望酒店接受公众的监督投诉,公示整改方案”。
在“fiore花花”此前发出的第一条视频中,她声泪俱下,讲述了自己在全季的深夜惊*——一抬头,她发现一名裸男站在床尾盯着自己。她的经历令人细思极恐,引发大规模的网友声援。
“fiore花花”的深夜惊*,使酒店安全暴露在公众视野下。/微博截图
在第二条视频中,“fiore花花”宣布:向全季酒店索赔一元钱。
一元钱的索赔额,让许多人大为不解。
明明酒店在安保方面存在重大过失,让一名裸男深夜在走廊游荡近50分钟,未能有效制止,在后续调查中,还遮遮掩掩不肯公开监控记录,当事人却只索赔一元钱,这也太少了吧?“fiore花花”是在闹着玩儿吗?
一元钱的索赔,真的具有有效威慑力吗?/微博网友评论
也有人对她的选择表示理解,认为“维护自身权益与索赔金额的多少无关”,一元钱的官司,“从根本上,是为了伸张正义”。
只要一元钱,是为了要求企业出面承担社会责任,做出切实的改进。/微博网友评论
事实上,全季酒店事件并非第一起“一元钱官司”,梳理一下就会发现,有不少一元钱案例。
一元钱事小,公义事大
最早的一元钱官司,发生在年的冬天。
这一年1月4日,因街头公用电话亭未执行原国家计委“夜间、节假日长途电话半价”的规定,福建省龙岩市市民丘建东携诉状走进龙岩市人民法院,状告公共电话代办店以及市邮电局。不久后,龙岩市邮电局长请求法院庭外和解,丘建东只好撤诉。
一部多收了一块二的公用电话亭引发的法律纠纷。
7天后,因邮电局对公话亭依旧未整改,丘建东再度上诉,不仅提出了索赔1.2元的请求,还要求公话亭悬挂列明“半价规定”的公示牌。此举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当时曾有舆论让他“见好就收”,丘建东担心“社会压力太大”,再次撤诉。
此后,丘建东低调搜证,终于在年1月4日胜诉。
这场持续一整年的“一块二”官司,让丘建东“一战成名”,也开启了他长达十多年的公益诉讼之路。他奔走于法庭之间,他说,他打官司都不是为了钱,只是为千千万万个消费者要个说法,为的是公共利益。
无独有偶,年,有位山西人在北京旅游期间买了一本书,他回到酒店后发现该书缺页了,便乘坐公共汽车回到书店,希望书店换书并赔偿他一元的路费。
书店同意换书,但拒绝支付他的路费。这位山西人不肯罢休,将书店告上法庭。折腾了几个来回,法院终于判决原告胜诉,书店赔偿其一元钱并支付其余诉讼花销。
一本缺页的书,一元钱的路费,一场胜诉的官司。这些一元钱官司,绝非无理取闹,而是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这些案件向大众指明了一条维权的新路径:与人理论、吵架或许并非解决纠纷的唯一途径。依靠法律裁决,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加公允的结果。
私力横行,何谈秩序?依靠法律解决纠纷,很有可能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现代法治社会的进程,也体现在纠纷解决机制的转变里。人们解决纠纷或利益冲突的方式,逐渐从私力救济转向公力救济——公力,也就是法律和司法机关。
不少人权利意识就此觉醒,在这之后,也出现了更多类似的一元钱诉讼。一个合理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也因为这些“先行者”,而在逐步建立、完善。
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不公,能挺身而出,勇于“争个是非”。
年的一天,大学生小王与朋友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时,被工作人员以“包内有零食,不准带入园区”为由拦了下来,园方要求她要么当场吃完,要么花80块钱寄存一天。
学法律的小王敏感地察觉到,园区的规矩不一定合理。她当场拨打消费者投诉热线,却被告知“禁止携带食物”是迪士尼乐园自身的规定,并不构成侵权行为。
不禁恶意揣测一番: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入园,是怕园区内的天价餐厅割不到韭菜了吧?/上海迪士尼官方微博
于是,她用一纸诉状,将迪士尼告上法庭,并提出两点诉讼请求:
一、确认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的格式条款无效;
二、请求上海迪士尼乐园赔偿原告损失,包括原告在迪士尼乐园外购买却因被告不合理规则而被迫丢弃的食品费用,共计46.3元。
这场索赔金额40多块钱的官司,在小王的坚持下,最终通过庭前调解的方式得以解决,迪士尼乐园将钱补偿给了她。而且小王得到的不止于此——同年9月,上海迪士尼表示将取消不合理的限制,允许游客携带食物入园。
有人嘲笑小王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法学生,妄想拿鸡蛋碰石头,然而法庭的宣判却昭示着一个事实:法律维护着每一个遭遇不公、权利受到侵害的普通人。只要你发声,法律自会给你答案。
鸡蛋碰石头,输的就一定是鸡蛋吗?/《辩护人》剧照
我们生活中,一定都有过被商家为难的经历。面对几十块钱的纠纷,有多少人想到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权利?
“和气生财”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在外出游遇到点事,我们都习惯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差不多得了”,但有些人却偏偏要较这个真。
“小王们”为了维护个人权利,一追到底。他们的执着和较真,不仅为自己争回一口气,还同时促成了规则的修订,让原本躺在纸面上的消费者权益得到了实打实的保障。
这样的官司,怎么能说不值得呢?
秋菊打官司,为理不为钱
上述案例中,诉讼标的本身就不高。但有些官司,当事人明明可以索要更高的赔偿,但还是只要“一元钱”,这又是为了什么?
全季酒店事件的当事人“fiore花花”便是如此。深夜被裸男闯入房间,人身安全受到重大威胁,酒店安保存在极大的过失,她显然有理由争取更高的赔偿。
赔偿可以抹平伤痛吗?整改与监管才是杜绝此类恶性事件再次发生的关键。/Unsplash
面对索赔一元钱的质疑,“fiore花花”说,事件曝光之后,她收到了几千条私信,讲述的都是类似的恶性事件,很多人甚至受到了更严重的伤害。
“fiore花花”说,她要的不是金钱的赔偿,而是酒店的道歉与整改,“希望全季酒店开放住客反馈渠道,接受网友对同类事件的投诉监督,防止这样触目惊心的经历再次上演”。
这样的一元钱官司,让人为她的勇气、担当和气度点赞。
类似的事情早已有之。年,郭女士和家人一起在深圳乘坐公交车。一名身材高大、拿着酒瓶、满嘴酒气的美国人上车后,突然起身扒开郭女士的衬衫朝里看。
这名老外的行为严重侵犯了郭女士的人格尊严权,但他却嬉皮笑脸,道歉敷衍至极。郭女士审慎考虑后,把该男子告上法庭,向他索赔一元钱。
“美国人非礼妇女的行为引发公愤,当事人决定起诉。”/当年的新闻截图。
她说:“这是向所有人表明,我状告他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还有些人,仍旧在维权的路上。
年,一位名为“VirusHuo”的自媒体作者在论坛中发声,说自己的稿件被抄袭了,他计划打一场索赔一块钱的官司。
自媒体作者发出的贴子。
谈及原因,他写道:“自媒体这个行当兴起之后,越来越多的个人作者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希望这个案子的判决结果和证据思路,能对将来同类案件提供巨大的参考和帮助。”
博主相信,无论胜诉与否,这样的法律实践都有相当大的意义,可以为往后的同类案件提供参考。
这位博主的诉讼请求最终被驳回,但他却没有因此放弃。
年,他再次更新博客:“三年多过去了,我钉下的这根钉子还在,在我们找到如何处理自媒体行业洗稿抄袭问题的方法之前,它会一直存在下去。”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他打一元钱官司的出发点:当伤害已然造成,赔款再高,都难以抚平受害人的伤痛;受害人更需要的,是为了名誉、人格以及道义,去正名、去斗争。
正如德国著名法学家、新功利主义法学派创始人耶林在《为权利而斗争》一书中讲道:“原告为保卫其权利免遭卑劣的蔑视而进行诉讼的目的,并不在于微不足道的标的物,而是为了主张人格本身以及法感情(指人们对于法律的一种特别信仰)这一理想目的。”
当事人的首要目标是为了追求公正,正所谓不争馒头,也要争口气。/Unsplash
无论是何种权利受到侵害,这些当事人都有一个共同且纯粹的目的:想为自己和相同遭遇的人讨一个说法、捍卫应有的权利。与这一目的相比,劳神的诉讼、时间精力的牺牲,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值得的。
一元钱的背后,不只是要个理儿
关于一元钱官司的思考,若是只停留在较真、争口气的层面上,就会一直纠结于此类案件的“意义”和是否“滥诉”。
打开格局,我们会看到更多有正面意义的、暖心的案例,也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一元钱官司都是为了要个理儿。
年1月,江苏省泗洪县的一名小学生在骑电动车时不小心剐蹭到了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出人意料的是,这名小学生并没有慌张地跑掉,而是留下一封道歉信,附上家人的联系方式,主动承认错误。
“对不起,我是一名小学生,是东风小学的,我今天不小心撞到你的车了,可是你没有留电话在车上,我骑的电瓶车也坏了,旁边的大人让我赶紧走,可是你的车怎么办?我今天是不小心的,对不起。”面对这样“委屈巴巴”的道歉信,原本怒火中烧的车主瞬间就平复了心情。毕竟,谁也不忍心凶一个勇敢承担错误的小朋友。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泪两行。”/Unsplash
原谅归原谅,车主并没有因为这一封道歉信而放弃自己索要赔偿的权利。找到这名小学生后,车主向其索赔“一元钱”,并表示:“索赔是为了让小朋友知道,有错承担是好事,但犯了错误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另一位一元钱官司的主人公,是一名河南的外卖骑手。
因为赶时间,闯了红灯,交警准备拦截时,这名外卖小哥掉头就想溜,慌乱之中撞上了一辆私家车。
小哥以为自己惨了,不仅闯红灯、刮花别人的车,还耽误了送餐时间。一下要赔上好几天甚至半个月的工资。
私家车车主得知肇事者是外卖小哥后表示:“我理解骑手赶时间给客户送单子的情况,但我觉得这些骑手的交通意识非常淡薄,所以我打算只让他赔偿一元钱,希望借此机会给他敲个警钟。”
这个教训虽然没有涉及高额的赔偿,但足以让外卖小哥铭记于心。
因为不规范行车而造成的悲剧太多了。/Unsplash
既象征性地让做错事的人承担了责任,又表达了大家互相包容体谅的心情,这样的一元钱官司,令人暖心。
若非要去追究一元钱官司的意义,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答会更加通俗易懂。
任何事情都有成本和利益,一元钱官司也不例外。
对原告来说,打官司流程上的物质付出比收益大得多。这也是大多数人不理解的原因。“花了大价钱维权,却只要一元钱”,听起来就是冤大头。
物质成本VS收益,一直“一元钱官司”的争议点。/Unsplash
一位法律从业者告诉新周刊记者:“诉讼费用的支付有很多种。通常原告会先垫付,如果之后胜诉,可由败诉方承担。就算最后走了调解,也可以双方平摊。”
就算如此,打一元钱官司从物质上来看,也是不对等的。但换个角度,从精神层面的收益来看,值得一打。
有人说:“打官司很费神。一审、二审、终审,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半载,一直困在这案子里很煎熬。”
但真的“熬过来”、维护了自己的利益时,会感受到巨大的精神满足。
正如王哲在《一元钱官司背后的思考》一文中所说:“当权利被恶意侵犯时,绝不应当仅仅以物质利益来衡量是否应当诉诸法律,而应当以个人人格被损害的角度坚决地诉诸法律,无论物质成本如何。”
正是一个个不拘泥于物质利益的维权者的存在,当今社会维护权利的意识才会前所未有地高涨,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维护自身权利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维护个人权益,没有应不应该。/Unsplash
关于一元钱官司的争议由来已久,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占用太多司法资源,而我们的法律程序早有考虑。
针对这些年层出不穷的一元钱官司,最高人民法院于年设立了小额速裁法庭,专门处理此类小额侵权诉讼。
小额速裁程序在民众的司法需求下应运而生,以简易、快捷、低廉、高效为特点。/中国法院网
小额速裁法庭诉讼程序简易高效、时间灵活,能够在收到材料起三日内立案,原则上一个月内当事人就能收到判决结果。同时它成本低廉,只要50元一案,极大推进了此类民事纠纷的解决。
梳理过去发生的一元钱官司,我们看到有些人为了几块钱较真,却收获了惠及全社会的结果;有些人放弃索赔额,只为人格与道义而斗争;还有的一元钱官司背后,有着暖心的原因。
若因其索赔一元钱就否认了官司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岂不是在用金钱量化公正与尊严?/Unsplash
归根结底,维护权益的正当性,不应该以索赔额的大小为转移。这些看似“傻瓜”的维权者,也确确实实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
“为权利而斗争,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