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原标题:《从坚决打官司到握手言和:调解女王上线,如何让案件峰回路转?》
“不,我们坚决不调解”
“不用打电话来了,我们坚持打官司”
电话刚打过去,
调解员还没开口劝说,
对方就已经明确拒绝。
这天,
市诉前和解中心接到了
一宗棘手案件。
调解员尚未展开工作,
就已经两头碰壁了。
最后,怎么解决?
一起来看看~
案情回顾
佛山创某公司是一起施工工程的总承包商,其将部分工程分包了给唐某。随后,郭某由案外人邹某邀约进入涉案工程,共同受雇佣于唐某。他们在唐某、创某公司的指导、监督下,在涉案工程中从事高空打房梁的工作。
在一次工作中,郭某不慎受伤,事后,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创某公司垫付了医药费6万余元,唐某垫付了9千余元。
后来,三方因后续治疗费协商不成,郭某把创某公司和唐某告上了法庭。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定郭某是涉案工程的共同承揽人,因此,判决郭某承担事故责任的75%,创某公司和唐某共同承担25%,即郭某还需要归还创某公司4万余元。
其后,郭某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向佛山中院提起上诉。案件经过前置分流,分配到了市诉前和解中心调解员杨恩敏手上。
作为一名从事了30多年审判工作的退休法官,杨恩敏有着过硬的法律知识、丰富的案件处理经验,对案件的敏锐度也比较高。在阅读案件相关材料的过程中,她一步步揣摩当事人的心理,根据案件的情况和她的调解经验,大致的调解思路在她脑海里慢慢成形了。
由于唐某事先表示愿意配合法院的调解工作,而且矛盾也主要集中在郭某和创某公司之间,因此,杨恩敏把调解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郭某和创某公司身上。
了解意向,两头碰壁
可是,调解工作刚开始,杨恩敏就两头碰壁了。她首先电话联系了创某公司的代表律师,对方坚持不愿意调解,而且态度十分坚决,杨恩敏劝说的话尚未说出口,对方就已经拒绝了,甚至连《不调解协议书》也不愿意过来签。杨恩敏只好再找郭某方了解他们的调解意愿。可没想到郭某的代表律师也明确表示,拒绝调解,甚至还说要投诉调解员,这可就让杨恩敏犯了难。
亲自沟通,释法说理
面对这样的情形,杨恩敏没有放弃,她转变了调解策略,打算亲自找郭某到诉前和解中心聊聊。杨恩敏和郭某分析:“调解能节省不少的时间,你尽早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能快一点找到新工作,创造新收入”。与代表律师不同,郭某对调解没有那么抗拒,这让杨恩敏看到了调解的希望。她立刻上网寻找创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电话,打算直接找创某公司进行沟通。
在多次拨打创某公司负责人电话后,杨恩敏终于联系上了他们。她和公司相关负责人谈到,根据她多年审判工作的经验,这起案件二审能否维持原判,尚是一个未知数,诉讼风险依然存在。再加上,官司缠身对公司的形象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调解,能尽量地让双方满意,实现案结事了,后续的麻烦也会少很多。说完法理讲人情,她真诚地劝说创某公司,郭某受伤比较严重,怀抱最大的善意去化解纠纷,既是对他的安慰,也体现了公司的人文关怀。听完调解员的话,创某公司负责人有所动容。因此,当杨恩敏提出,希望创某公司除了支付已垫付的6万元医疗费外,再额外赔偿郭某5万元时,创某公司一口就答应了。当事人态度反复,调解员从中磨合
而另一边厢,郭某得知创某公司愿意赔偿5万元后,也同意达成调解。正当杨恩敏以为调解的情况渐渐走向明朗时,创某公司的一个电话又给了她当头一棒。两天后,创某公司的负责人再次打电话给杨调解员,告知她,公司的董事在商量后决定,最多只能再赔偿郭某3万元。无论杨恩敏怎么劝说,创某公司方的态度都很坚定:只能赔偿3万元。
无奈之下,杨恩敏再次找到郭某,把情况告诉他。“虽然现在情况有变化,你可能难以接受,但是如果你同意调解,创某公司保证在3天内一定会支付赔偿金。如果不调解,诉讼成本,包括高额的代理费、后续的执行问题等都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杨恩敏分析道,如果二审维持原判,郭某不仅拿不到3万元的赔偿金,还需要归还4万余元给创某公司,损失会更大。听了调解员的分析,在权衡利弊后,郭某终于同意了调解。杨恩敏(右三)促成当事人签调解协议书
在调解员不厌其烦、深入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后,最终促成这起案件成功调解,双方握手言和。当事人非常感谢杨恩敏的坚持,让结局皆大欢喜。
“
调解,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验、技巧、专业知识,缺一不可。调解的过程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事人的不理解、态度的反复、甚至对我们的误解,都是经常会遇到的。作为调解员,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有希望,我们都尽力去调解,为的就是能让双方实现“双赢”,案结事了。
by杨恩敏
”
编辑丨佛山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