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心武78岁玩碎片式小说,写完自己把 [复制链接]

1#

“我是不服老,一进入写作状态就忘记年龄了,一写完了以后,哟,78岁了,自己把自己吓一跳。”近日,刘心武的最新长篇小说《邮轮碎片》“驶”到读者面前,他碎片化式的写作,挑战着读者的阅读经验,而刘心武淡淡地说,读不下去就不要读。

这部小说主要写人心秘密

刘心武很喜欢《邮轮碎片》封面上的那句话:“你的秘密与谁有关。”他说,这句话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加上去的,而这部小说正是写人心、人性,写人心秘密的。

一次地中海的邮轮之行,八个家庭的红尘翻覆,个片段的精致跳荡,四代人的昔日今生。《邮轮碎片》中的很多人物,都是各揣自己的心思上的邮轮。他们携带着全部的生命前史和内心秘密登上邮轮。不经意之间,不同人之间的秘密就会发酵、会摩擦、碰撞。“这个小说里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没有一个正面的榜样,也没有一个反面的坏蛋。”刘心武说,有人说写了一个坏教授,被臭揍一顿,大快人心,但他作为叙述者,并没有大快人心。

而更重要的是,刘心武再次以一部新长篇近距离描写当下中国,用碎片化结构多侧面勾勒崛起的隐秘,用邮轮旅游致敬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变化。他说,“邮轮”既可以看作一个承载着中国人历史和现实的“海上大观园”,又可以看作象征中国社会在完满自足中逐步走向开放和包容的过程。该书责任编辑认为,《邮轮碎片》名为“碎片”,实想“整合”,作家想在邮轮这个封闭自足的空间里,给读者一个完整感受中国现实发展的精神旅程。

作家石一枫说,《邮轮碎片》中的每一个人物,单独拎出来,都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小说。比如小说中的马自先,完全可以单独作为主人公勾勒出来一个短篇小说。还有另一个人物龙秉谦,本来是个工人,靠着母亲的一张合影获得了人生转机,这一点点的资源改变了他的命运,同样可以写成短篇小说。“这样的小说情节没有阅历支撑,全靠编故事是无法做到的。”石一枫说。

迎合年轻一代碎片化阅读

在《邮轮碎片》中,个碎片,短则几百字,长则不过千字。刘心武毫不避讳如此写作,有迎合年轻读者的用心,“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于碎片化的阅读,在新阅读面前,我想与时俱进。”

刘心武坦言,同样的邮轮题材,可以写成汪洋澎湃的小说,这种风格会构成瑰丽的文本,但经过对比、筛选,他坚定地站在了“碎片化”这个写作方阵中。

从“橘瓣式”到“扇面式”再到“碎片式”,刘心武的写作不断实现着全新跨越。刘心武回忆,年写《钟鼓楼》,确定为“橘瓣式”,空间,是北京钟鼓楼附近一个胡同杂院;时间,是一天早上五点到傍晚五点;出场的人物,各有其前史,然后因院中一家人的婚礼而纠结出当下的矛盾冲突,各个家庭或人物自成一个“橘子瓣”,但合拢起来,则构成钟鼓楼下小市民生活的“整橘子”。而年写《飘窗》,刘心武确定为“扇面式”,以一个人物出场便扬言要杀人的大悬念引领,令读者猜疑:他要杀谁?为什么?杀成没有?“那悬念仿佛一把折扇的扇轴,由此逐步打开扇面,展示出林林总总俗世景观。”

“年写《邮轮碎片》,可以承袭《钟鼓楼》《飘窗》的写作经验,但又一定要在叙述方略上有所突破。”刘心武说,对于年轻读者而言,手机屏幕限定了篇幅,即使要把丰富的信息传递给他们,也必须分割为若干片断,以碎片方式呈现,而一旦他们被吸引了,则诱导他们将这些碎片自行拼装起来,整合为具有广度与深度的世道人心图像。

事实上,刘心武很早就有碎片化写作的尝试。20多年前,他就在上海《新民晚报》的《夜光杯》上开辟过“一句话小说”专栏,后来又把这专栏开到台湾《联合报》副刊,“那时候是痖弦在主持联副,他非常支持我的尝试。”刘心武还特别解释,所谓“一句话小说”,就是要力图在一个句子里,写出场景,写出人物,并且表达出一定的意蕴。

一部向《红楼梦》的致敬之作

刘心武毫不讳言,《邮轮碎片》是一部向《红楼梦》的致敬之作。

他深入《红楼梦》研究多年,认为《红楼梦》写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很善于写“微笑战斗”,人际间看似一派客气,其实心里都各有私密。而《邮轮碎片》承接了这一传统。

刘心武说:“《红楼梦》的叙述方略,是写生活流,不断地写到吃饭、喝茶、请客、做寿、家长里短、闲言碎语。”他认为,《红楼梦》把生活细节写到毫发毕现,超越真实达到逼真,这就从文字中溢出了醇厚的芳香。而《红楼梦》设置诸多引读者探究的伏笔,有总伏笔、大伏笔,有中伏笔、小伏笔,有近伏笔、远伏笔,有显伏笔、暗伏笔,有最后揭晓的伏笔,也有始终是谜团的伏笔。“同样的,《邮轮碎片》也刻意写邮轮上下的琐碎细节,点染些真名真姓,同时也在伏笔上了很多功夫。”

他还揭秘道,《邮轮碎片》文本虽然由个碎片构成,但一开始就设置伏笔,如游客教授、学者宙斯在邮轮顶层卫生间被人殴打,谁干的?为什么?这悬念直到后面才予揭晓。“而这就是从老祖宗曹雪芹那里偷的艺。”对此,评论家、作家邱华栋评论说,多年的《红楼梦》研究,使得刘心武的写作沾染了特殊的中国风格和中国世情。《邮轮碎片》是另一部向《红楼梦》致敬的作品,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我们自身的传统和生命价值。

事实上,这部新作也是刘心武向《金瓶梅》的致敬之作。刘心武研究《金瓶梅》多年,他认为其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客观到底,冷峻至极,写生死善恶,不动声色,坚持白描,使人物活跳,如在眼前。“死者自死,生者自生,生生死死,明明灭灭,没心没肺,因此,我对《邮轮碎片》人物的褒贬,也同样采取冷静、客观的写法,都是通过人物的嘴在互相褒贬。”

“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都很严谨,草蛇灰线、前后呼应。”石一枫原本是想“憋着坏”找老作家写作漏洞,最后却发现,漏洞没找着,“小说名为碎片,实际上神*不散,这一点很难,这是老先生写作的功力所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路艳霞

编辑关一文

流程编辑刘伟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