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医吗 https://m.39.net/disease/a_5602607.html本文共字
阅读大约需6分钟
媒通研究院丁鳗
“时代不因个体而停滞,历史自有其发展的轨迹。”
6月30日,《新疆都市报》在它的第期发布停刊致读者信,宣布从7月1日起停刊,正式与读者告别。
《新疆都市报》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新疆日报》主管主办的子报,创刊于年10月9日,是乌鲁木齐第一张综合性主流都市类报纸,一度位居新疆报纸发行量前三甲。停刊前,《新疆都市报》的网站和两微平台的更新均定格在6月29日。
一城多报时代行将终结?
据一位新疆本地媒体人介绍,《新疆都市报》停刊的消息在当地不算是新闻,因为其势衰的迹象早已显现,此前“很多朋友已经另谋高就”;媒通社(ID:mts)联系的几位新疆都市报前员工也表示,在得知停刊消息之前,自己已经离职,对“老东家”的一些情况不太清楚。另有媒体人称,在乌鲁木齐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报纸合并的传闻。
无论如何,这张走过了20年风风雨雨的报纸,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用笔墨、用影像作传,忠实记录着新疆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莫落而终,不免引人感叹。
一位在《新疆都市报》工作过的媒体人也发朋友圈感慨:
“曾经工作了三年半的地方,第一份工作,还记得当时的意气风发和一起共事的小伙伴。虽说一直听说要停刊,真的到了这一天,这个停刊词读着有点伤感。时间真是匆匆,曾经的辉煌,到如今的落幕,乌鲁木齐的三大纸媒就这样少了一家。”
一位18年前曾在《新疆都市报》实习过,早已离开媒体圈的朋友依然对那段经历念念不忘。
“年夏天,我在《新疆都市报》实习,认识了摄影记者杨斌。那时,他带着我跑遍了乌鲁木齐大街小巷,小至百姓故事,大到党政要事,他挎着相机拍照,我学着撰写配文,跟着他学了很多东西。引以自豪的有两件事,一是参加金庸来疆记者见面会,我们采写了特写稿《金庸:我最喜欢我太太》;二是深入二道桥群众聚集现场采访,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纠纷。工作之余,他还带着我吃到不少正宗的新疆美食,认识了不少新疆媒体人,加深了我对各民族的认识和对新疆的无比热爱……
在我看来,《新疆都市报》头顶大格局,脚下接地气,算得上是新疆媒体行业的‘南方周末’。然而,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物质存在。在价值多元、信息多变的时代洪流中,很多传统媒体面临转型重塑、蜕变重生,有的甚至连重生的机会都没有。《新疆都市报》也未能幸免。尽管如此,这份报纸的精神不会因停刊而停滞。他走过的每一段路程,记下的每一个字符,彰显的每一次担当,都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其实,事实也正如人们所祝福,“停刊不是止步,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放在大的融媒改革的背景下,当下的纸媒停刊是一种预兆,未来各地纸媒更大规模的整合随时可能发生,一城多报的时代行将终结。
或许,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提出的议题是时候进入公众的视野了:“我们关心的不应只是一张报纸的存亡,而是这些都市报本来的社会功能在整合或退出之后该有谁来承担,是新媒体来担当还是由党报来延续?这是我们在讨论媒体整合和结构调整时应该深思的问题。”
近半年国内外已有数十家纸媒停刊或减版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事实上,这并非今年第一家停刊的报纸。6月22日,甘肃日报社旗下《西部商报》出版最后一期报纸,并宣布从6月23日起休刊转型。1月16日,上海报业集团在《I时代报》发布休刊公告:经研究决定,《I时代报》报自年1月17日起休刊。
而在1月1日,更是有《北京娱乐信报》《渤海早报》《球迷报》《大别山晨报》《皖南晨刊》《白银晚报》《台州商报》《湘潭晚报》等至少12家报纸正式休刊。
除了彻底告别,也有部分纸媒选择了减版以节约成本。1月5日,《赣州晚报》于头版刊登改版致读者文章,宣布于今年起改版成为周刊,每周五出报;1月6日,《春城晚报》发布《变更刊期启事》,称自年1月1日起,每周日不再出版,当天新闻资讯由客户端CW、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