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上个月,省教育厅公布“福建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榜上有名,这意味着该校继升格本科院校后,又一次迎来了新的跨越发展契机。而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又是如何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推进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
日前,记者专访了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笃彬,他高屋建瓴、侃侃而谈,诠释了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的发展思路。
陈笃彬,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金门人,现任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会长、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和地方文史研究工作,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论著16部。主持各级各类课题20项,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0项,曾获“泉州市优秀拔尖人才”称号。
面向产业
服务地方
专业与泉州制造业精准对接
陈笃彬表示,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自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质量立校”办学理念,秉承“知行合一”校训,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软件工程为特色,工科类专业占比70%,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各学科协调发展。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年被教育部批准专升本,在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方略,学校的本专科专业与泉州制造业实现了%精准对接。”陈笃彬说,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坚持“面向产业、服务地方”,围绕泉州优势产业以及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布局建设了6个紧密对接泉州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特色专业群,包括电子信息专业群、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互联网工程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群3个对接生产型制造业的专业群,以及创意设计专业群、现代服务专业群2个对接服务型制造业的专业群。同时,全力提升专业群对区域产业集群的支撑度。去年,该校对接生产型制造业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互联网专业群的3个核心专业,被省教育厅列为“服务产业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福建省*协副主席薛卫民参观我校创新创意作品)
不仅如此,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还紧密围绕泉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学科建设,凝练方向,培育团队、构建平台,主动融入泉州创新体系。目前学校科研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承担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14项;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0项;承担约40项专利的培育。此外,该校充分利用自有教育教学资源,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继续教育等工作,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紧缺技术技能人员。
推进教育教学
改革与创新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们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陈笃彬认为,每一所大学都应该具备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理想,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更是大学的责任所在。
为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参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打造“工程师的摇篮”为目标,开展以“工学结合”、“CDIO”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基本形成了德育为先的素质培养、应用为本的理论课程、能力为要的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
(部分合作名企)
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方面,该校进一步加强以“三个合作”(校企合作、校*合作、校校合作)为主要方式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泉州知名制造业企业、在泉科研机构、省内外知名高校(含台湾同类高校)、行业组织、产业园区等合作,通过组建职教集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开展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学院依据应用型高校的定位,构建“贯穿全程、校企相融”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努力建设一支实践创新能力强、教学科研水平高、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同时,坚持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程相融为目标,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该校重视国际交流与闽台合作,是福建省首批与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试点的院校。学校长期与德国莱法州教育学院开展多方面交流,共建中德(泉州)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校正进一步与德国、美国、乌克兰等地高校进行合作办学的友好洽谈。
“学校正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到年,争取总体实现示范性应用型高校建设指标的基本要求,综合办学实力位居福建应用型高校前列,为实现中长期更高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陈笃彬表示。
来源:学校**办
编辑:陈凯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