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京晚报头版今天登了一张有点意义的照片 [复制链接]

1#
中医皮肤病白癜风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891272.html

本来今天没什么特别的,起床赶路,拍照发稿,常规程序。

但是没想到自己的照片登在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用了一个很特别的方式。

北京晚报,我再熟悉不过的报纸了,跟我在的北京日报同一家单位,同一座楼办公,报纸更是天天见。

但北晚头版,对我的照片来说是一个特别陌生的地方。之前北晚也曾在报纸上用过我拍的照片,但都是在其他版面,而且是作为“外援”,简单署一个名字,或者连名也不署,或者署“京报集团记者”什么的。

今天不一样了,直接“本报记者”了。

所以说,这一张“有点意义”的照片,其实是对我自己的意义。我并没有换工作,只是现在两份报纸都是“本报”了。

说点背景,最近,在不可抗拒力的推动下,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两份报纸迈出了实质性“融合”的一步,以后日晚报就是一家了——一套人马,两份报纸。

这几年,北京的报界上演了一场“覆雨翻云”,京华时报的关停,并不是开始,但却是一个“纪念碑”;紧接着是法制晚报消失,北京晨报倒掉。。。这些都是以往响当当的名字。十年前一片混战的报纸市场,如今剩下新京报试图另辟新天,北京青年报奋力支撑。(其实全国上下都是这样的形势,只是北京是我亲眼看到的。)

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的后顾之忧少一点,但“媒体转型融合”早已经箭在弦上。所以,我早有心理准备,北京日报记者早就注定会变成北京晚报记者。但无论怎样,做的还是那些早就熟悉了的工作吧。

其实,这张照片除了上面说的这点意义,还有一点特别——有些朋友或许发现了,报纸上印错了我的名字,“和冠新”。

没有责怪报纸编辑的意思,只是觉得有趣。今年已经是我入行的第8年。想起我做记者第三年时,因为报社同事在一份内部刊物上把我称为“小记者”,还生了一次气。如今我已经不那么较真了,一个名字印错就印错吧,当做一件有趣的事,倒更容易记住。

就如同现在的我再看自己,比当年更自觉是一个“小记者”,这份报纸需要记者做的很多东西,我现在还是没学会。

外面很多东西都在变,无论我的名字出现在哪里,无论名字的形式怎么变化,“和冠欣”,“和小欣”,“小心和小欣”。。。但我其实还是那个我。

—未完—

————我能说的并不多————

和小欣摄于年8月北京

微博:小心和小欣

豆瓣:小心和小欣

和小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