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的号怎么挂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974481148599589&wfr=spider&for=pc白滔滔写在前面:曾忆城和我的职业生涯,大多都在新周刊和南方报业度过。像我们这样的人,大致有一个类似的人生轨迹:小时候对某个方面热爱,偏科;遇到不适合的大学和专业,读得很艰难,甚至被退学;遇到适合的大学和专业,就能很容易拿到奖学金,成为优秀生;专业课不一定学得怎么样,但对讲座、阅读会很着迷;能够从图书馆、书店进行自学;会因为某篇文章、某个图片、某个老师,而去追随找工作;不在乎钱,更在乎事情是不是有趣、有意思、有价值;比较矫情、比较自我、比较固执、比较另类;不在乎付出什么,更在乎能够得到什么;很难一直做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往往只能自己创业做自己的事……我是写字的,曾忆城是拍照的。相比较之下,记者更偏重于新闻职业,摄影师更偏重于艺术创作。就算是在媒体里,也能够感受到摄影部的同事,一个个更像是艺术家。我刚到新周刊的时候,在业务上有两个非常不理解:其一,摄影部怎么那么多人。其二,版面为什么那么多图。后来,我才慢慢领悟,视觉表达的重要性,艺术表达的重要性。我想,普遍的家长,对于孩子具有艺术的天分,以后要进入美术院校或艺术院校,毕业后从事和艺术相关的工作……这个道路中的很多细节,都不是十分清楚——就像我刚刚到新周刊时一样。但是,艺术家、摄影师、(建筑、服装、工业)设计师、导演……这些和艺术相关的工作,又是未来特别重要的领域,而且,还是最不能被AI等科技替代的工作。那么,他们的成长之路,就非常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