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茅台大股东林园炒股18年,从8000元翻 [复制链接]

1#

自从证券交易这一概念引进中国后,国民就对炒股爆发出了超乎想象的热情。

可炒股却不像吃饭一样简单,它就像是一阵阵突如其来的狂风,有人能够借风扶摇直上九万里,有人却在暴风中起起伏伏,最后输的血本无归。

当一个个惨痛的炒股失败案例刊登在报纸上后,大家脑内的热情终于趋于理智:炒股不是一般人能够把握住的!

但偏偏有这么一个人,自从他进入股市,仅用18年就将自己的原始资金元搏成20亿,还带着家里的保姆司机一起炒股年入过亿。

对他来说,炒股就像在菜市场里买卖猪肉一样简单。

不仅如此,他还嚣张地表示:“我比马云更有钱,我20多岁的时候就是全中国最有钱的人了,马云那时候还在打工!”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敢说自己比马云更有钱呢?他又是如何发家致富的?

此人正是有着“民间股神”之称的林园。

年,林园在陕西汉中的一户医生家庭中出生,父母虽然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能为他提供不错的物质生活。

但林园却并没有按照父母规划的路线成长,他不喜欢学习,成绩总是垫底,对于父亲为他选择的医生这条路更是兴趣缺缺。

相反,他喜欢在同学之间捣鼓一些小生意,享受赚钱的乐趣。

可是年纪轻轻的林园没有选择未来人生的权利,在父母的劝说下,他最终还是去陕西汉中卫生学校念书了。

毕业后,林园继承父亲的衣钵,安分地医院当了几年医生,之后又转到深圳博物馆工作。

但年轻人终究是不甘于平凡的,尤其是当他在报纸上看到国家大力支持南方城市发展,上海、深圳遍地是机会的时候,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辞职。

揣着东拼西凑来的元,26岁的林园终于踏入深圳仅有的四家证券营业部。

当时的交易所十分简陋,没有实时变化股价的大屏幕,只有竖立在大厅里的一块黑板,每当股票价格和名称有变化时,工作人员就及时擦掉重写。

林园对炒股没有任何经验,像他这样一腔孤勇扎进股市,注定要被当成韭菜割。可他没有害怕,凭借着直觉,他把手里全部的钱都以86元每股买进了深发展。

与此同时,林园还在交易所里倒卖股票挣零花钱。

他骑着自行车穿梭在4个网点之间,86元买一只股,再以88元卖出去,每天光是倒卖股票就可以挣多元,这些操作在林园眼中就跟买菜卖菜一样简单。

那时的人均年可支配额才多元,他随便倒腾一点股票就抵得过别人一年的收入,林园物质生活也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年底,深发展一股拆成32股,林园曾经元也暴涨至12万。

仅仅是简单的买入再卖出股票,他就赚到了普通人家几十年的收入,这种暴富的快感让林园尝到了甜头,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头扎进股市中。

他的好运没有止步于此,除了继续炒作深发展,林园还敏锐地注意到了内部职工股在上市后存在的暴利机会。

琼民源、锦兴、深华新等企业都给旗下员工发放了原始股,但彼时的职工们都没意识到,一旦公司上市,这些曾经不值钱的股票就会有十几倍的涨幅。

林园正是抓住了这个空子,游走在职工之前,以低廉的价格买走了他们手中的股票。

短短4年,林园就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从万元户进阶成千万大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看到这里,众位看官是否心血澎湃、跃跃欲试呢?但请大家不要觉得股市真的如同林园说的一般简单。

能让大家熟知并津津乐道的都是传奇辉煌的人,你又是否知道有多少人倒在了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呢?

并且,林园能够纵横股市多年却不翻车,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和偶然性。

就在大家都觉得股票赚钱容易而疯狂投入其中的时候,林园却悄然抽身,将目光瞄准了房地产,倾其所有大力发展地产行业。

正是这一年,上证指数开始从多点疯狂下跌,年下半年更是跌落到了点的历史最低位。

来势汹汹的A股熊市“吞噬”了大批股民的资产,将他们从天堂打入地狱。也不知林园是神机妙算还是无心之举,总之,他躲过了这次灾难。

林园的地产公司只有8个人,虽然没有为他赚到大钱,但在当年的环境中还算是不错的。

可经历过一夜暴富的林园却看不上这点小钱,他认为房地产来钱慢、收益远低于预期还有瓶颈,于是,他又顺其自然地“杀”回股市。

彼时,股市已经逐渐回温,林园相中了深发展、四川长虹、同仁堂等有潜力的股票,大量购入并集中炒作。仅四川长虹这只股票,林园在单次交易就获利万以上。

之后两次熊市,林园均有惊无险地度过,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亿元富翁。

对于为何次次都能从熊市中脱身,林园也给出了理由:“我的强项就是资产配置,东方不亮西边亮。”

年,林园的传奇故事开始广为流传,他以高达85%的年收益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的股票投资者”,其市值超过了20亿。

“民间股神”、“中国巴菲特”等荣誉称号被加冕于林园身上,但他本人却并不认可这些称谓。

他不开心地回应道:“为什么叫我中国巴菲特,我没模仿任何人,也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