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九江海关姑塘分关旧址忆昔人货辐凑时山西茶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好 http://pf.39.net/bdfyy/tslf/180423/6185616.html
▲向当地专家探寻晋商茶路的点点滴滴。00:42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九江,处于长江*金水道与鄱阳湖交汇的位置,古称浔阳、江洲,自古就是“万商往来之区”,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与福州、汉口并称全国三大茶市。江西、福建、安徽等地所产茶叶,大半由此集散,或运抵汉口上岸,北上恰克图,销往俄罗斯和中亚;或运往上海,转海路运销欧州、日本和东南亚。清同治《九江府志》记载:“江西茶叶批验大使所址设在九江,名为‘茶引批验所’。”办理茶引、茶税、检验等事宜均需到此。

九江也是晋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经营港埠,许多商家与票号在此经营各类商品和票号。九江同时也是晋商茶叶的采购地和集散地,据记载,清光绪八年(),九江共有茶庄家,晋商是其中一支劲旅。

九江海关姑塘分关旧址 晋商用“苏州码”记账

9月15日,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采访团一路行驶来到鄱阳湖湖口附近,不同于鄱阳湖中段(葫芦腰)的风高浪急,此处风平浪静。这里就是曾经“日对千桅杆,夜观万盏灯”的江南名镇——九江姑塘,湖边棕墙黑瓦的欧式楼房建筑,正是九江海关姑塘分关旧址。

九江海关姑塘分关,位于濂溪区姑塘镇姑塘村,背靠姑山,面临鄱阳湖,依坡就势而建,由四栋建筑组成,分别为征税处、行*管理办公室,陈列室和宿舍,四边建有围墙,将四栋建筑合而围成院落。海关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典型的西式风格。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濂溪区文管所朱平介绍:“明清时期,水上货运的税收是国家财*收入的重要来源。明景泰元年,在九江府德化县设九江钞关。由于钞关距鄱阳湖、长江交汇处数十里,无法控制长江下游进出鄱阳湖的船只,所以不得不在江、湖交汇处的湖口县另设关卡。但湖口断崖壁立,风急浪高,没有船只泊岸的港口,很多船只倾覆,税款流失严重。于是,在清雍正元年(年),便在水势较为平静的姑塘镇设立了税收关卡。于是,姑塘这个原本荒凉的小渔村,有了码头、驿站、会馆、酒肆、茶楼、歌寮,成了商客与船家过往的必经之地。清咸丰八年(年)九江被辟为通商口岸,十一年(年)成立九江海关。清光绪二十七年(年),姑塘划归九江海关管辖,成为远近闻名的闹市。”

随团专家田建携带的《行商遗要》中有这样的记载:“大姑塘报税例,每箱过秤八十二三四五……”田建告诉记者:“茶商们购买茶引,缴纳茶税,接受检验,都需要来这里办理一切手续。”仔细看记载,竟有些符号比较陌生。田建介绍:“在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以前,晋商们记账用的是‘苏州码’。苏州码,也叫草码、商码,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常用于当铺、药房。它脱胎于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产生于中国的苏州。”

苏州码在商业、金融及普通百姓生活中,特别是使用竖写账本的记账方式被广泛应用。因其形象性很强,上至官宦下至商贾、百姓即便是文盲,也极易掌握,而且能熟练地书写,所以又被称之为“商业数字”。如今看来像“密码”一样的苏州码,在晋商的账本中随处可见。

琵琶亭。山西晚报记者马立明寇宁摄

由于日*侵华,姑塘镇大部分古迹被毁。当采访团来到税关旧物展示间,被墙上的巨幅姑塘古镇图震撼。百舸争流,商铺林立,一派繁华热闹之景象。濂溪区文管所朱平告诉记者:“自宋朝至今,姑塘的历史已有一千余年,鼎盛时期就是姑塘分关在此设立的这二百余年间。南来北往的商船满载茶叶、大米、木材、瓷器、食盐、夏布、烟叶、纸张、百货、日杂货等,在姑塘停泊和交纳关税。”来自山西的茶商就是其中一支商业劲旅。“居民稠密”“烟火数千家夜有万盏灯明”“帆櫝蔽江、人货辐凑,日夜不绝”是当时姑塘的真实写照。姑塘全盛时期商号近千家,人口逾三万六千余人。

随着历史更迭,姑塘税关也几经风云变幻,但最终令这里真正落寞的,还是交通格局的改变,铁路、陆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令水运的作用迅速下降。年,姑塘税关被正式关闭。抗日战争时期,姑塘镇及姑塘钞关均被战火所毁,如今仅剩下一套由欧式楼房怀抱而建的院落。

探访浔阳江畔琵琶亭 九江茶文化焕发新光彩

冒着蒙蒙细雨,采访团一行来到九江市长江岸边的琵琶亭,诗人白居易于唐元和十一年(年)在这里写下长诗《琵琶行》。千百年间,帝王的喜与怒、谪臣的悲与欢,都烟消云散。唯有《琵琶行》情系历代名客,传唱千古;唯有琵琶亭穿越千年尘埃,依旧矗立。人们在古诗与古亭里找到了共鸣,隔着数百年的时光成为知音。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在九江茶文化中,白居易的传世名篇《琵琶行》不得不提。这两句诗不仅道出了当时社会对商人的看法,而且也印证了浮梁在唐代已经是茶叶贸易中心的史实。景德镇过去隶属于浮梁县,浮梁古城目前就在景德镇北郊。许多人并不知道,这里除了生产陶瓷,其实还产茶,唐朝时浮梁已是茶叶集散地。

唐朝的茶叶贸易之兴盛,从许多诗中就可以窥知一二。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诗中“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已经把茶商们络绎不绝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在距离琵琶亭不远处的九江客运码头(原外贸码头),一组名为“茶市”的铜雕塑群引人注意。栩栩如生的雕塑记录了茶商在此制茶、运茶、贩茶的过程,仿佛再现了九江这一中国三大茶市之一的繁盛。

在往来晋商以及当地茶商的影响下,以茶为媒兴起的九江,既有种茶成习的悠久历史,又有历经了千年的饮茶积淀;既是重要的茶文化发源地和传播地,又有传承至今独特的文化内涵。据当地负责人介绍:“如今的九江,也开始重视茶文化的发展。茶被中国人尊称成为国饮,文化历史绵延数千年。自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九江市大型公益茶文化节’以来,就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迄今已连续举办七届,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它已成为九江人心目中一项重要茶事活动。”

谈及九江的特色茶叶,非庐山云雾茶莫属。庐山云雾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现如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在宋代时期就已被列为“贡茶”,是有着悠久历史具有独特内在品质和内在浓郁文化氛围的地方特色产品。陆羽在《茶经》中给庐山的泉水和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好茶需用好水泡,用庐山泉水泡庐山云雾茶是庐山一绝。庐山到处是瀑布涌泉,天然山泉水资源取之不尽。茶圣陆羽曾遍游庐山,品泉论茶。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庐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等特点而久负盛名。仔细品尝,其色犹如沱茶一般,却又比沱茶要清淡一些,如果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会更加香醇可口。在历届茶叶评比中获得多次殊荣,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山西晚报记者 田晓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