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日谈这个特殊的舞台新民晚报 [复制链接]

1#

说讲台像舞台,虽然不是说老师应该像演员,但台上老师们的谈吐样态,会经常在课后,有的在以后多少年中,成为学生的谈资。从教三十年有余的我,并不了解自己给了学生什么话题,也说不定一个也没有。但在教过我的老师中,这三位老师,肯定是我讲得最多的。

一位是姓储的小学女老师,三十岁左右,皮肤白白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面积的灰黑深色调中,她穿粉红、天蓝衣裙,是我们学生们悄悄议论的对象。要拿粉笔写黑板时,她总是先要戴上有小蕾丝花边的洁白手套。她那双手,后来我知道有个比喻叫柔荑,当时只觉得她的手真好看啊,而那一刻,我的冻疮手就会有些缩缩藏藏不自然起来。有时,周末轮到她在学校值班,会叫上几个学生,去聊天吃小零食,有次她让我誊写学生手册上的老师评语,说我的字写得好看。还有同学在一边帮她描画毛衣图样……太阳照进木头窗框的值班室里,暖暖的。亲爱的储老师她知否知否,经常被叫去的我,至今对此,还是多么骄傲和感激。是不是,那就是10岁的我,对“美”的最初感知?她是否知道,她漂亮的手和她给予了穷孩子们看不见的善意呢?

中学里的这位男老师,原来是大报名记者,风趣幽默,见多识广,我曾经写过他犀利的上课风格:品评文章人事时的好恶分明。但实在是,他写断粉笔,占了半个黑板大大的“俗”字,印象太深了。几个上课不停讲话的同学,被叫起来站着,有的满不在乎,或一脸冷漠,还有嬉笑着的。难怪老师生气得都说不出话了,一个转身,就在黑板上重重写下了这个“俗”字。当时简直有些莫名其妙,这算是什么批评呢?中学毕业后也没再见过这位老师。后来越来越觉得,有人把它用在一些人事上,倒也精当。比如,装腔作势的过度,随波逐流的平庸,厚颜无耻的高兴,毫无反思的从众,抬高格调的媚雅,就这个字了。我这个俗人,要加油做一个不被老师鄙视的人啊。

在大学毕业仪式上,老师们一个个上台临别赠言,照例是一些希望叮咛和祝愿祝福什么的,最后一位是才华学问一流的年轻教授,洒脱随和,喜欢和大家开开玩笑。这时却有些严肃,他说我就送给你们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想要自杀的时候不要自杀,因为生活有时会很艰难,因为一切都会过去,因为人总归是要死的。当时我就惊呆了。整个仪式,我现在记得的也就是他的这句话。

写到这里,我问家里人要不要先睹为快,他们瞄了一眼,说,这双手,这个字,这句话,我们都听了一百遍了。不过,也可见这三位老师对我在讲台上下做事做人的影响不小。(蓝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