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与夏履相逢新民晚报
TUhjnbcbe - 2024/6/30 17:44:00

美丽的乡村是中国稀有的宝贝。绿色的田园,三层以下的农舍,流淌的小河,果树,鸡鸭,淳朴的乡民……在恬静的时光里,如此美好的图画,几乎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去乡村走一走,呼吸乡村新鲜的空气,是给都市人紧张的灵魂校正。一踏上那块松软的土地,所有的安全感愉悦感和灵感都来了。

《舌尖上的中国》借助拍摄美食,把偏僻山区或者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介绍出来了。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那些原先不为人知道的地方。新的公路建起来了,特产与美食有了网上经营,一个村庄不再属于它的市级、省级,而是属于全国。这似乎便是矛盾了:开放开发的村庄们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产品、习俗、会有某种相似性,而未开发的村庄便以其独特的原始的面貌吸引着人们。

夏履,就这样成为一种惊喜。

它在绍兴市柯桥区西部,素有“九山一田”之称,含11个村。双叶村是绍兴唯一没通公路的山村,它分两部分:山下的部分叫双桥村,山上的部分叫叶家山顶。机灵而善良的狗们在巷子里走着,或者懒懒地躺着。它们的身躯都偏瘦,显出灵巧和精干来。当你对着它们拍照时,它们呈害怕状赶紧后退。原来它们是与主人在阳光下惬意地生活,而不需要充当厉害的看门人啊。这样的图景爱煞人:朴素的村庄在太阳中醒来,农妇蹲在大大的池塘边洗衣服。蜿蜒的山路是稍有坡度的,你缓缓地走,可以看到一户紧挨着一户的人家,有老人端着饭碗吃饭,有中年妇人在裁缝的工作间里踩缝纫机,有祖母喂着小孙子吃饭,有勤劳的爷爷弯腰在菜园里拾掇……在有年代感的老房子间,也有正在造的新房子,门框与水泥墙已经初步建立。沙石搅拌机高高地树立在门前,好几个青年小伙忙进忙出。这是一幅古村兴旺的景象。

家家都有自来水龙头,为何农妇要端脸盆到河边去洗呢?河水总归没有自来水干净。边洗边看野眼边与人招呼。也许她不在意洗的本身,几十年下来,她习惯了这种与自然与人们亲近的方式。她看早上的风景,而她本人也成了风景。还有就是,她对河水的清洁有信心。

村子里,一共看不到多少人,每个人便变得珍贵。连狗也变得稀罕。山下的此村庄就是双桥村。

爬山半小时,上了山顶,就是双叶村的叶家山顶村部分。有老爷爷肩上扛着7根毛竹,经过我们的身边,他有87岁了,20多年前,妻子就去世了。那么就是说这么多年,他独自生活,并且还在从事体力劳动。毛竹可以卖给竹器生产商,据说这样7根长毛竹的分量是斤。他腰背挺直,目光平静,气不喘,步不颠,真是肃然起敬!山上有一百多户人家,多老人。负氧离子达到颗粒一立方厘米,空气就有治病的效果。难怪山上的老人都不生病。

黑瓦白墙,苍茫古意,仿佛是与世隔绝、被时间遗忘的所在,但村子的洁净告示着它自己的秩序,你只用敬畏而无需同情。去了“双叶村非遗馆”。看自唐代开始的夏履镇先人的造纸手艺细腻成熟,而各种生产用与生活用的竹编用具,写就一本竹编历史书,是我看到的竹编艺术最全面的展馆。在近墙角的一方,惊讶地发现几十本报纸集订本,排成了一股气势,黄黄的纸张标示着它们过往的年份。是《新民晚报》!——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晚报集订本一叠叠整整齐齐垒成了半墙高!我随手翻开堆在面上的第一本报纸集订本,马上找到了那熟悉的,80年代我编的“夜光杯”。听村干部介绍说,报纸的主人是一位名叫周仁水的县委干部,双叶村人,在萧山做县委干部。他特别喜欢《新民晚报》,看过的报纸一直珍藏着。他死后,他的孩子们替父亲一直保存着他订的《新民晚报》,直到自己住的房子倒塌,才把那好几十本报纸集订本交给村史馆收藏。感动于晚报与这位山区文化干部深深的缘分,如果他活着,就站在我们眼前该多么好!一定要向周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岁月有痕,沧桑有变,对编报的人来说,最令他们鼓舞的就是读者的爱。

夏履的朋友说,如果你走进村子里,这里的每户人家都会倒茶招待你。山上的老人,平时也不下去的。山上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他们平静而满足地生活在一辈子没离开过的地方。

夏履的11个村,“莲中”“莲东”“莲增”“莲西”……诗意而悠远的名字,很想一个个地去寻访。资本已经渐渐进入幽深的山村,在创新强镇与生态立镇之间,如何平衡,夏履有自己的命运。(南妮)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夏履相逢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