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报纸走得波澜不惊,新闻却鲜活如初
TUhjnbcbe - 2024/7/1 16:22:00

《志远读城》:又一座曾经闪耀的社会瞭望塔在武汉消失了,却走得格外清冷。果真,时代要淘汰你的时候,都是悄无声音的。

之一一座城市瞭望塔的消失

如果有一天,龟山电视塔因为某种原因被拆除了,我相信,一定会刺激到所有市民。

喧闹的社交媒体上,将掀起一个持续的高潮,接下来,你会看到有关龟山电视塔前世今生的各色逸闻趣事。

但是,岁末年初,武汉确实有一座类似的城市瞭望塔垮掉了,并没有激荡起多大的波澜。

仅有的一点反应,连水花都算不上。

对于《武汉晨报》的休刊,这座城市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乎了。对大多数人而言,今天,一个家报馆是否关门,对其生活没有丝毫冲击。

只是,作为同道中人,我老老实实把一整天的朋友圈刷了一遍,看看朋友们对此事的反映。竟然发现最伤感的怀念,也在同一天武汉市关于某种疾病的震撼新闻刷屏中,显得绵薄无力。

之二报业的辉煌岁月

我职业生涯的起步,并不在《武汉晨报》,却在与其几乎同期创刊的另一家市民报。

那是大学刚刚毕业之后的一段青葱却充满激情的岁月。

记得当年,作为武汉7家日报中最新的两家市民报,它们旗下跑线的记者同病相怜:在7家报纸中,这两家最不受采访对象的待见。

在采访对象那里,隐形“歧视链”是这样的:《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楚天金报》、《武汉晨报》,当然还有先走一步的《今日快报》。

那时跟《武汉晨报》跑同一条战线的记者关系最好。在隐形歧视链条下,我们不得不相互帮助。为了不被各自的领导责备漏掉重大新闻,我们分工合作,互通有无。

当时就是这样,不管在高层眼中,几家市民报之间的竞争有多惨烈,而记者之间通常是私下里相互合作的。

大家相互叮嘱,不要吃独食,有了线索,要互相分享。否则,其他人会联手起来,让你尝尝漏掉大新闻的痛苦。

和晨报同一条战线记者的密切合作,让我们相安无事的度过了两家报纸创刊时最艰苦的那段时光。

还记得,当时《武汉晨报》和我跑同一条战线的是一位也刚刚毕业的武汉本地姑娘,长相甜美,活泼大方,被武汉市某机关一位与我们俩个都相熟的老通讯员经常打趣,说她将来一定“大红大紫”。

在报业最辉煌的21世纪最初10年里,一家报纸,就是一座城市文化生活的瞭望塔。这样说,毫不夸张。他们的勤奋,共同提升了武汉市民的阅读频率;他们的监督,使得这座城市更加文明;他们的书写,记录这座城市发展的每一个步伐。

说起来,这些历历在目,仿佛昨天。其实,20年已经过去了。

这20年里,我又转战省级党报、省级电视台,直至6年前进入高校谋生。

今天看到《武汉晨报》休刊,自然对于我而言,意义有点不同,些许伤感,更多的是怀念。

这中间,在报纸下坡路渐显的时候,武汉市民地铁通行方式快速崛起,香港、上海等城市的地铁报繁荣兴盛,两家报纸都曾经打过地铁报的注意,只是最终《武汉晨报》获得关键资源,成功转型为免费地铁报。

不曾想,这转型也抵御不了纸媒没落的现实。

之三沉舟侧畔千帆过

年前后,在互联网媒体咄咄逼人的崛起态势下,传统媒体已经开始有了担忧。

当时,有睿智者就提出,“刊登新闻的纸有可能消失,但是新闻不会。”

如今,这一预言正在逐步转变为现实。

早在晨报休刊前六七年的时间里,一大批报业精英,已经从传统报纸中离开。他们要么转行做公关、品牌策划,要么转战网络媒体领域,经营自媒体。

我特意点开了几个晨报当年精英的朋友圈,他们正在新的平台上干得风声水起。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有时间来悼念一下已经消失的报纸。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如今,武汉从事新闻的人,已经远远不止当初七家日报,还有十多个电视频道,十多个广播频道所能比拟的。

今天,武汉各种类型的媒体,既有国有的,也有民营的;既有十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团队的,也有单打独斗的;既有传统媒体人转移战场而来的,也有新人勇敢闯入的……媒体种类数以千计。

向武汉市民提供新闻的渠道,也数以千计,普通人已经无法枚举。

说起来,武汉市民应该感谢那些已经消失的传统媒体,正是它们培养一批合格的新闻人。

如今,活跃在武汉各种类型网络媒体上的中坚力量,也正是这批当年的报纸人、电视人。只不过,他们已经换了平台,换了称呼,叫自媒体人、或叫网络大V。

新的平台,新的传播理念,使得以往传统媒体一直追求却没有实现的东西变成了现实:信息传播真的是一门不错的生意。很多前传统媒体的记者,在自媒体领域实现了年收入过百万。

与此同时,对市民、对客户(前广告主)的服务,也达到了以前传统媒体老总们一直想要却总是兴意阑珊的那种状态:视客户为上帝,服务得无微不至;对用户的口味精准把握,收放自如地调动用户的阅读兴趣,实现媒体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变化,与其说是能力的变化,不如说是信息传播生意从政府垄断到民营化之后,机制转变带来的红利。

回过头来看,尽管传统报纸逐步消失,传统电视、广播老龄化趋势明显,但是,你生活中少了新闻吗?

新闻不但没少,反而越来越占据你生活中更多的空间。市民对新闻的渴求,似乎永无止尽。

想想,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时代想要淘汰你的时候,真的是不动声色。★

《志远读城》:有思想的表达

往期精彩文章

县域经济发展“湖北模式”初露锋芒,谁是幕后重磅推手?

怀旧不旧,“二厂汽水”的套路你看清了吗?

还是那个武汉,但不可思议的变化正在发生

军运会,一场武汉盼望已久的成人礼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长江(深度长文)

老式书店的倒闭,也是城市的进步

武汉度伏:热到窒息,美到极致(摄影)

大人物走后看东湖

绿茶是湖北茶产业的压舱石

有什么样的书店,就有什么样的城市

“小混(浑)蛋(淡)”会把信阳毛尖带到坑里去吗?

“大湖幻境”:邂逅此生东湖最美的日出

在汉名校高调举办毕业典礼:有仪式的人生,让你从不相信到相信

“利川红”借势,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

一曲倾心

当只天鹅来敲门

粉红湖,写给天下女人的一封情书

路过Albany,你会觉得自己很喧闹

绝世小镇遇见谁

世界最长、最无用的桥,却让每个路过的人终生惦记

奇幻的“地下城”:库伯佩地

Fremantle,端杯酒走你千遍

夏醉利川,就贪那点凉

身体的张力

华中师大百名女生致信马化腾:你欠我们一杯茶

迷失在茶馆的妹子们

“周黑鸭”危机公关的得与失

千年银杏谷,寻一个像聂隐娘的女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报纸走得波澜不惊,新闻却鲜活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