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人简介
李大伟,生于年,成长于杨浦区鞍山六村的一个北方人家庭,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当过老师、记者。年下海经商,创办李大伟教育,年投资房产。年起,从事餐饮、养老、酒店行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形成了产业闭环,从小(教育)到老(人生最后一站的护理院),还缺殡仪馆。立志做一个城市服务商。
年起,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开设个人专栏:五颜六色。也曾为《新闻晨报》写个人专栏“生意人随笔”,汇编成册《上海生意经》。出版《食色之惑》、《上海市井》、《上海腔调》,今年,《上海市井》第二辑在上海书展上首发。他常以“文章追唐宋之上,为人亦儒侠之间”自勉。
李大伟与画家黄阿忠在美国的山庄读书、画画。
采访时间:
年7月25日
采访地点:
作者上海家中
澎湃新闻:你的父母都是北方人,请介绍下你的家庭情况。
李大伟:
我出生成长在一个北方人的家庭。我爸以前在部队,在上海读的大学,留在上海工作。我妈出生在山东日照的石臼所,祖辈是开船行的,因为抗战时期家被日本人烧光了,逃到上海来,那时她还很小。
我妈在行事上是个标准的上海人,她自学财务,数学好得不得了,拿着算盘跟你说话。在家里,你要买东西吃,她就跟你算账,不让你买,她在我家不受欢迎的。我爸不可能算账,吃光用光算数,这就是北方人和上海人之间的交锋。
澎湃新闻:你小时候居住在怎样的环境中?
李大伟:
我小时候住在杨浦区鞍山六村40号-室。年,交通部在上海组建新中国第一家特拉斯——“北方区域海上管理局”,简称“北方区局”,干部从交通部、及北方的海运、港务系统调集,从部队调配师团干部充实政治部系统,到了上海,家属没有地方住,刚刚完工的交通部船舶研究所公房的三分之二,被划拨给北方区,即39号与40号。里面山东人多,吃大蒜的多,蒸馒头的多,开口“马勒个逼”的多。所以我把这两栋楼简称为“马勒公寓”。
澎湃新闻:你们和邻里关系怎么样?是否体会到北方人和上海人的差异?
李大伟:
北方人就是比较厚道,不轻易拉下面子。“文革”期间,单位站队有派系,楼上楼下的邻居,在单位里可能就是对立派,回到家见面依旧客客气气的。尤其是老太太们,无论他们的儿子多么对立,老太太对第三代都是很好的。北方人从来不骂人,除非有人欺负了他的孙子,他会追出来骂你。上海人如果不睬你,一家人都不理。
附近的小孩都在鞍山七村小学读书,同级的往往同班,回到家,40号与39号的孩子,丢下书包一起玩,搂着、抱着、啃着。从我记事起,在学校,我们都说上海话,回到家,都是北方话,不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我们那里的北方话是以山东话为基础,揉入了东北话、河南话、天津话,乱七八糟,一缸的什锦菜,互相串味、感染。
儿时感觉大人之间总有隔阂,到老了才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热情。年起,与我前后辈的老邻居发起聚会,39号和40号的邻居都来了。年是首届“老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