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坡子街季市小潘陈竣
TUhjnbcbe - 2021/5/26 23:27:00

总第期

翠岚清正(国画)(局部)陈斌作

靖江有个千年古镇叫季市,地域不大,处靖江、泰兴、如皋三市会合处,却是“中华美食名镇”。央视《周游中国》《消费主张》栏目都有介绍。我虽然是季市人氏,但少小离家。看了央视四套“美食季市”专辑,“小潘”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始终在我的脑海中翻腾。抱着对他的好奇心,我去故里拜访了他。四间门面朝南,正好对着老姜八公路拐弯口,站在马路上望去,从东到西一字儿排开“小潘烧饼店”“潘家酒酵馒头”“小潘酒酵烧饼”“季市老汁鸡肉圆”烫金招牌。抬眼一看,一块长长的广告牌横卧在屋脊上,十分耀眼。“小潘烧饼店常年加工、销售:肉圆、老汁鸡、馄饨、酒酵烧饼、酒酵馒头、桂花荷叶茵糕、大炉饼、糕粽。”嘿!好家伙,这些可都是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季市美食。一座老式的筒炉在“小潘烧饼店”的招牌下蹲守在大门右侧,紧挨着的案板上和筒炉沿边放着层层叠叠的方饼、擦酥葱油草鞋底以及甜豆沙、肉松、萝卜丝烧饼,还有蟹壳状的瓤子脆。方饼乃四根面柱粘在一起,可以掰了一根一根吃,便宜实惠。擦酥葱油草鞋底不说千层,起码有几十层,难怪央视记者品尝时,饼屑撒了一地。这些都是季市老一辈人早茶和晚茶趋之若鹜的传统点心,见到这些,我的年龄仿佛倒退了几十岁。我对筒炉的印象特深,小时候喜欢站在筒炉边看我家对面的唐五叔袖管撸到胳肢窝,光着的右手臂伸进红红的筒炉,把一只只烧饼挨个儿贴到炉壁上。筒炉似倒置的缸,底部直径有1米,炉条上燃的是木炭,炉条下有进风口,顶部是0.3米的圆口。贴烧饼是技术活,外行人即使把饼贴上也会掉到炉底,唐五叔的手臂久经烘烤,不论寒暑都呈暗红色。炉壁四周贴上满满一层烧饼,炉火之上,发出轻微的“吱吱”声,唐五叔手握长火钳,娴熟地将炉壁上的烧饼一只只夹上炉台,滴着油的烧饼散发诱人的香味。店铺站台的大娘听我说明来意,热情地领我向房屋纵深处走去,一间连着一间,走了一间又一间。每一间都氤氲着香气,床板大小的筛筐里盛放成堆的大大小小的涨烧饼,各色冷的热的馒头面糕。在朝西的大门口,大娘高声喊了一声:“小潘!这个老板找你!”“哎!是‘拉个’(泰兴口音)?”应声而出的人双手端着一扇竹制蒸笼,正值炎夏,笼里的大馒头一个挤着一个,腾腾地冒热气。把笼搁好后,便挥舞毛巾在一个个馒头上拍打。当知道我的来意后,他随手抓起一个滚烫的馒头说:“先尝尝我的萝卜丝馒头。”边说边领我到了大门口的营业大厅,馒头很大,比我在靖江城里买的一两的足足大一倍。待我坐定,他笑着说:“我就是小潘,欢迎你品尝我们季市美食。”看我擦着脸上的汗,他把屋子里的两台巨型电风扇拿来,一前一后对着我吹。馒头是酒酵面的,可以一层一层剥着皮吃,面皮并不厚,里面的萝卜丝伴着肉丝的馅充实得很,把个酒酵面皮胀得鼓鼓的。一个馒头和一碗豆花,竟把我的胃填满了。说是小潘,其实他已是近知天命之人,但没人叫他“老潘”,也无人尊称其“潘老板”。男女老少本乡本土的人到店里买点心、吃早茶,开口一声“小潘”,闭口一声“小潘”,他都是笑脸相迎,那亲热劲竟像亲戚朋友相见。“小潘”两个字已成为季市美食业的品牌。我欲加他
1
查看完整版本: 坡子街季市小潘陈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