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从菜市场的氛围大概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样子。疫情之下,嘉兴按下了“慢行键”,往日喧嚣的菜市场是否依然充满笃定的人间烟火气?
当喧哗褪去,疫情之下的菜市场里,有父亲为抗击疫情的儿子做最爱吃的咸笃鲜,有80后父亲带上网课的儿子来看生活,也有爱生活的“马大嫂”买完菜再带把花回家……禾城市民春日餐桌有滋有味,也透露着嘉兴人热爱生活的本真。
佩戴口罩,查验“嘉行码”、行程码,扫瞄“绿码”进入,今天早上7点多,记者来到嘉兴市南湖区三水湾菜场,色泽鲜艳的时鲜蔬菜,活蹦乱跳的活鱼海鲜,菜摊上满满当当,菜贩们和市民都戴着口罩,一切平稳如往常。人们行走在这菜市场间,斟酌价格,挑拣肉菜蛋奶,静慢里有生机,疫情之下,每个人都在好好生活。
为抗疫的儿子做顿咸笃鲜老姚的儿子是医院公共卫生科的一名医生,这一个星期来,为了防疫工作,一直起早贪黑,忙得脚不沾地。前一天晚上,老姚接到儿子的电话,说星期天可能回家吃饭。这“可能”二字让老姚兴奋得一大清早直奔菜市场。
“春笋当然要挑本地的喽,虽然现在外地笋只卖四五块钱一斤,本地春笋仍要卖到十二三块一斤,但味道不好比的。”挑到了四五支让老姚满意的嘉兴本地春笋,然后直奔肉摊头。
“做父母能做的,就是做顿好吃的,让他蓄足能量!”老姚明白,儿子作为医护人员,这个时候冲在最前线责无旁贷。
买了香椿、臭毛豆、大排,这些儿子最爱吃的菜,老姚匆忙要回家了,“咸笃鲜炖起来要点时间的,我得抓紧了!”老父亲留下一个慈爱的笑容和远去的背影。
行于菜市场,记者分别采访了几位卖菜、卖肉、卖副食品的摊主,据他们所说,疫情基本上对他们的生意并未造成影响,都是正常进货卖货。
专门带孩子来看生活
碧绿的莴笋、通红的辣椒、掐得出水的萝卜,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儿子细心地挑选着莴苣,嘴里还和摊主阿兴师傅熟络地拉着家常:“老沈啊,今天早上你几点出来的?”“夜里3点多就起来摘菜了,4点多电瓶三轮车开出来,20年了,早都习惯了!”
这位带着儿子逛菜市场的爸爸姓毛,他说孩子学校通知3月18日开始实施停课,复课时间目前还不确定,在开始接受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前,他想带孩子出来看看生活。
“这菜场里的学问可大着呢,挑菜就是门学问,比方说这地卜,要挑身上毛多的,新鲜!”毛爸爸喜欢和菜场的人聊天,也是想告诉他的孩子,菜市场里起早贪黑的菜贩子为了生活可能睡眠不足,但听不到抱怨,因为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努力。
左手菜,右手花,这就是诗意的生活
上午10点多,位于市区农翔路上的农翔菜场因周末变得更加热闹,细嗅,依稀可以闻到鲜花和蔬果混合的雅致清香。家住附近御溪花园小区的王女士如常来逛菜场,她最爱这菜场里寻觅生活的感觉。
“菜市场可不光是大叔大妈的,也是我们年轻人的爱。在这里能放下生活的压力,给人以抚慰。”王女士挑选了马兰头、蚕豆、荠菜,她是地道的“嘉兴胃”,独爱“不时不食”的饮食文化。
一个转角,她熟练地来到鲜花摊,挑了一把郁金香。她说,疫情让生活按下“慢行键”,但我们依然要好好生活,让生活“美好起来”。菜是生活的烟火,花是生活的浪漫。
在这样慢下来的生活里,“今天吃什么?”这句问候平常也不再平常。菜市场“慢生活”的背后,其实是一群人在加速奔跑。凌晨三点菜农摘菜,6点半菜市场开门,一颗菜可能还没“睡醒”,就已经爬上了嘉兴人的餐桌。疫情下,嘉兴人享受时令美食的背后,是无数个种菜送菜人披星戴月的奔波,是无数志愿者风里雨里的传递。
endvia.南湖晚报记者韩瑜超
本期新媒体编辑董云霞
南湖晚报原创内容,如要转载,须经本报书面同意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拒绝转载,欢迎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