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百年上海不负初心新民晚报
TUhjnbcbe - 2023/1/16 19:53:00

没有比这更加励志的故事。

年前,上海一座石库门小楼里,13位代表秘密召开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的诞生。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星火初燃,更是开天辟地。

当时谁能想到,仅仅28年后,中国共产*领导的人民*队,渡长江、进南京、战上海,气吞万里如虎。将这座孕育她的城市,交到人民手中。

图说:6月30日晚,浦江两岸的“永远跟*走”主题灯光秀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时至今日,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科创之都,梦想之城,可与世间最卓越的城市比肩。

她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先行者、排头兵、开路先锋的担当,“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让她永远进取,充满希望。

人们都说,百年中国看上海。看的是什么?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沧海桑田的变化,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是与生俱来的荣光,不辱门楣的使命,须臾未忘的初心。

诞生地

年2月,陈独秀秘密从北京来到上海。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因散发传单被捕,遭囚禁近百日。此后,在李大钊护送下,他离开北京,辗转天津,由海路抵沪。看过电视剧《觉醒年代》的人,都无法忘记送行路上那段“南陈北李,相约建*”的高燃场面。

天阴沉,黑云压城,冷风呼啸;地辽阔,白雪茫茫,枯草丛生;天地相接处,一辆小小的马车踽踽独行。马车中的两人,亲眼看到河滩上聚集着成千上万的难民,他们破衣烂衫,面*肌瘦,死去的人被放在板车上,光着脚,脚上沾满泥土和鲜血。此情此景,痛何如之!两人对着苍茫大地,对着苦难同胞,一起握拳宣誓……

这段历史,细节究竟如何,已无人得知。但就是那一刻,昭示着一个新的**、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喷薄而出,势不可挡。

中国共产*为何诞生在上海?人们曾有过无数的思考与回答。

仅从陈独秀离京来沪这个情节就能看出,当时的上海,比北京有着更宽松的环境。学者熊月之将之称为“一道特殊的缝隙”,“这道缝隙很小,但作用很大,影响很大”。

以这座城市的建筑为例。每当谈到*的百年奋斗史,人们常用“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来形容。在中国共产*诞生和成长的历史进程中,石库门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周峥这样解答:当时,上海的石库门均为独门独户,而且筑起很高的围墙,不仅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加强了建筑的安全性,而且均设有前后两个大门,有利于紧急逃离。加上石库门里弄建筑四通八达,区内居住的居民很多是租客,成分复杂,利于长期隐蔽,早期革命者往往把秘密据点设在石库门里。

这些看似细节,但作用不可小觑。今天,当我们追寻中国共产*建*的历史轨迹,一座座石库门建筑如影随形:三益里聚集革命青年、成裕里点燃信仰之光、渔阳里筹备建*大业、延庆里入住“一大”代表、树德里诞生百年大*。

这道缝隙,也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有关。打开中国地图就会发现,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正中,万里长江的入海口。无论百年前还是百年后,这里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中心点。

当时,中国没有哪座城市能像上海那样信息发达,可以跟国际上任何大的城市有通信往来,跟欧美、日本及南洋有轮船航线,面向国内还有内河航线,加上铁路的发展,以及拥有全国最多的报纸、电台,都使得上海成为交通和通信的枢纽。

而当时的“一市三治”,也让上海处于*权控制的边缘地带。租界事实上成为“国中之国”,无论清*府、北洋*府还是南京国民*府,都无法对租界实施直接管辖。五洋杂处的社会格局,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令当时的上海已颇具现代感,形成了公众参与、思想交汇的城市基因。

这些客观条件,为即将到来的中国社会变革准备了物质和思想基础。尤其是伴随着出版印刷业的发达,马克思主义学说很早传入,更是使上海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重镇。

新建成的中共一大纪念馆里,有一件馆藏令人感慨。那是一条缀满补丁的棉裤,破烂不堪。但就是这样一条裤子,当时的拥有者、一对贫穷的夫妻也只能“谁上工谁穿”。

工人阶级被盘剥压榨,触目惊心可见一斑。作为工业重镇,上海当时产业工人数量全国第一。严重的经济剥削和*治压迫,锻炼了工人阶级很强的反抗性,而近代企业的集中生产,又培养了上海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图说:相约建*前后的陈独秀与李大钊雕像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

中国共产*为什么诞生在上海?看似偶然的背后,有着历史的必然。主义的抉择,思想的武器,阶级的基础……当一切水到渠成,才有了13位代表的风云际会,中国共产*的应运而生。

荣光与荆棘

喜爱谍战剧的人会发现,荧屏上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上海。这不是艺术的加工,不是导演的偏好,而是历史的真实。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上海的红色遗址旧址和纪念馆共有处,星罗棋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上海革命史的见证,也沉淀着这座城市永远不变的底色。

今年6月3日,中共一大纪念馆对外开放,有一件展品颇具匠心。那是一个高科技加持的电子沙盘,用“微缩景观模型”的方式,复原了20世纪初上海的城市风貌,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细节。

声、光、电的变幻中,沙盘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期间,召开重要会议、领导全国*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的红色足迹,形象地诠释了“中国共产*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的历史图景。

当讲解进入尾声,标注着红色遗迹旧址的点位一同亮起,整个沙盘红光闪烁,同频脉动,恢弘的配乐声中,一股无法遏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共产*的初心之地,是所有中国人心底的光荣之城。

光荣总与荆棘相伴。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时期,是*的幼年时期,也是艰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时期。*在上海领导了一系列重大斗争,自身也经受了炼狱般的考验。

年,大革命失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变,共产*人血流成河。李大钊、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熊雄、夏明翰、陈乔年、张太雷等领导人相继遇害。周恩来曾感慨:“敌人可以在三五分钟内消灭我们的领袖,我们却无法在三五年内将他们造就出来。”

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组织被打散,*员同*组织失去联系,彷徨者、动摇者纷纷脱*,有的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事,有的指认捉拿搜捕自己的同志。就连时任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和中央*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向忠发,都相继被捕叛变,上海的*组织遭受了严重破坏。

理想与初心,总在绝境时刻闪闪发光。掩埋了战友的血迹和遗体,真正的共产*人直面最深的黑暗,继续探索光明。

延安西路高架车流熙攘,近江苏路处,延安初级中学斜对面,立有一块石碑,上书“中共中央第一座无线电台遗址”。这里就是中共红色无线电通信的起点。

石碑上还有几行小字,介绍了遗址概况:“延安西路弄(福康里)9号”“年秋,中共中央在这里建立第一座无线电台,由李强负责机务,张沈川负责收发报。年底,李强等到香港开设了分台。经香港分台的转递,在上海的*中央和江西中央苏区开通了无线电联系”。

寥寥数语,穿越近90载春秋,将人拉回那个谍战片中的世界。

中共中央为何会在上海首设秘密电台?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斗争转入地下,秋收起义后建立的根据地也处于敌人的封锁、分割中。此时此刻,中国共产*能否迅速建立秘密电讯,保持内外联系,加强革命指导,关系到革命成败。

一台全靠自学组装而成的发报机,一种从未被破译过的密电码,颗颗无比炽热的理想与忠贞之心,从此揭开了中共地下侦讯斗争的篇章。如磐的风雨中,微不可闻的嘀嗒声背后,无数革命者用生命和信仰演绎着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年12月30日凌晨,中共地下*员李白正将一封标有“十万火急”的重要情报发往西柏坡中共中央社会部电台,国民*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第二大队突然包围了他的住所。

年5月7日,受尽各种酷刑之后,李白被国民*特务机关残忍杀害。此时,距离上海解放只有20天。

上海的龙华烈士陵园,是全国安葬牺牲烈士数量最多、层级最高的烈士陵园。烈士墓一区第二排第六个墓碑,就属于李白烈士。

而和李白一同安葬在这里的烈士,有姓名的就有余名,其中曾任中共中央委员的有17人,分别是蔡和森、瞿秋白、罗亦农、苏兆征、杨殷、罗登贤、张太雷、李汉俊、邓中夏、恽代英、向警予、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彭湃、林育南、顾作霖。

中国革命斗争炼狱般的残酷,可谓举世罕见。同样罕见的是,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治团体能像中国共产*这样,拥有这么多愿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人。

这背后炽热燃烧的,是初心的火焰。

新上海

图说:年永安百货绮云阁举行升旗仪式

年5月25日凌晨,解放上海战役已近尾声,解放*兵临苏州河,几名中共地下*员冒着流弹,在南京路永安公司顶楼绮云阁挂起第一面红旗。

残敌将旗杆射断,地下*员乐俊炎奋不顾身,趁着枪声刚停,用皮带将自己和旗杆绑在一起,腾出两手,使劲将绳子系在旗杆顶端,让红旗高高飘扬。

这扣人心弦的一幕,永远镌刻在上海历史上。

新中国成立后,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反动派和上海大资本家纷纷嘲笑:“共产**事一百分,*治八十分,经济只能得零分。”对此,毛泽东在*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宣示:“我们不但善于砸烂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而上海,就是最好的践行之地。

当时,面对枝蔓纠缠的帝国主义势力、盘根错节的黑恶势力、纸醉金迷的委顿疲靡……上海面临的挑战千头万绪。正面战场上,虽然国民**队已经败退并撤出上海,但依然保有相对完整的空*与海*,对上海构成了极大威胁。国民*特务叫嚣要控制“两白一黑”,即米、棉、煤,从而困住上海,扰乱上海的经济运行。

动乱的社会环境中,我*成立了淞沪警备司令部,扫盗荡匪、打击黑恶、清除特务。对资本家则采取了既团结又斗争的方式,不仅使上海的工商业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体现了中国共产*人的气度与胸襟。

上海先后打响轰轰烈烈的“米棉之战”“银圆之战”,严惩投机分子。一场漂亮的金融战后,不仅平抑了物价,也维持了社会稳定,安抚了人民情绪。对于外国势力,也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式,在世界范围树立了崭新形象……就这样,旧上海一步步被治理成为崭新的上海。

上海的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这种特殊的身位,其实在解放之初就已奠定。年7月22日—8月15日,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的方针。

当时,上海与外部世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因历史巨变而断裂,面临着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转型的巨大考验。年5月3日,陈云同志带着毛主席“上海有前途,要发展”的重要指示来到上海,进一步阐明了中央关于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老基地的方针*策,上海各界深受鼓舞。

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上海在全国支持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用革命年代锻造的坚韧品质和始终不渝的初心力量,革新创造,探索前行。

当时,上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发挥“蚂蚁啃骨头”“猴子骑大象”精神,奇迹般创下了我国的多个“第一”:年制造了第一块手表,年研制了第一台精密机床,年第一艘万吨轮下水,年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

年12月,上海正式确立建设成为我国一个先进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的奋斗目标,确定以发展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为中心,重点发展6个重点新兴工业和18项重大新技术。

而到年,上海已经初步建成工业生产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科学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和科学基地,拥有冶金、化工、机电、仪表、汽车、石化、飞机、电站设备等基础以及微电子、计算机、光纤通信、生物工程、激光技术等高科技产业,有70多项产品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从普通日用品到汽车、飞机、机电设备、运载火箭……上海都有能力制造,这不仅为“上海造”打响了赫赫之名,也为改革开放后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路先锋

当然,上海的发展,也曾有过困顿与迷茫。

“文革”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百废待兴之时,年10月3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头版却刊登了一篇令人震惊的文章——《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一时间“洛阳纸贵”。

文章列举了上海经济的十个全国“第一”,也列举了上海城市发展的五个全国“倒数第一”。当时,上海一年上缴财*占国家财*总收入的1/6,生产全国1/10的工业产值,但因为投资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欠账大,自身发展跌入谷底。“上海向何处去”的思考与呼声越来越高。

其实,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天生弄潮儿”的上海,也没有停下过探索创新的脚步。从宝钢打下第一桩开始,改革开放中无数个“第一”,都诞生在上海: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第一家沪港合资企业、第一只股票、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票交易市场、第一条高速公路……

但从来就是探路者、先行者的上海,并不满足于此。初心之地的荣光,勇立潮头的使命,都决定了她在面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竞逐时,渴望更加振奋人心的赛道。

上下同欲者胜。年,刚在上海过完春节的邓小平回京,与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起形势,酷爱打桥牌的他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一个半月之后,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5周年庆祝大会,在致辞中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策。”

一石激起千重浪。正是这一声宣告,吹响了上海再出发的号角,也让上海生长出一片举世无双的天际线。30多年来,浦东在攻坚克难中拔节向上,没有模式可循,没有经验可鉴,敢闯敢试,是成功唯一的秘诀。她用全国1/0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全国1/80的GDP,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奇迹。

浦东之于上海的意义,绝不仅是阡陌农田上建起高楼大厦,更是突破桎梏、闯出一片新天地的壮丽史诗。

当负担沉重的“后卫”,一跃变为突破攻坚的“前锋”,上海人的精气神为之一新。直到今天,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这种自省与担当,已经成为上海*员干部最鲜明的气质。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从自贸区到新片区;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到科创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从“两张网”建设到数字化转型;从强化“四大功能”,到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到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首批32项制度创新成果……这些年,上海一路行来,不断承担国家战略,持续接受时代考验,总是披荆斩棘,却又始终坚定从容。

为什么总是上海?为什么这座城市必须知难而进,不断攻坚克难?当我们穿越百年,重回原点,答案昭然若揭。

因为这里是上海,*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因为特殊的身份,意味着特殊的责任;因为共产*人,就是要披坚执锐,永做先锋。

人民城市

从解放那一天起,上海就是一座人民城市应该有的样子。

72年前的5月12日,解放上海战役打响。面对国民**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毛泽东提出,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全城市,争取民心。

解放*第三野战*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在上海地下*组织和上海人民的支持下,仅用步兵和轻武器,以短兵相接的方式歼灭敌人。战士们一批一批倒下,又一批一批往前冲,苏州河水被染成了红色。

瓷器店里捉老鼠,保民何惜血沾衣。

枪声停歇后,新生的上海,电灯是亮的,自来水未停,电话畅通,工厂学校也保护完好。清晨,当市民打开家门时,惊奇地发现马路两边湿漉漉的地上,睡满了身穿*布*装的解放*战士。

这一幕,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底。

时光跨越70年。上海杨树浦水厂滨江段,随着*浦江45公里岸线的贯通,“工业锈带”已变成“生活秀带”。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考察至此,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述。

将高品质空间向普通人敞开、为所有人共享,上海的“一江一河”,只是其中一个代表。

近年来,上海以“人”为尺度,持续统筹做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品质民生:推进网上问诊、预约、结算,方便市民就医;加快老旧住房加装电梯,帮助“悬空”老人下楼;推出早餐工程,让一早出门的上班族能吃上一口热腾腾的早餐;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也能美丽宜居;消除“数字鸿沟”,在全国率先立法,为老年人无障碍环境“保驾护航”;帮助残疾人就业,“熊掌咖啡店”受追捧成“网红”……

尤其是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共产*员先上”如同号角,吹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强音,把“上海方案”写在每一位出院的病人身上。

去年,上海市委专门召开全会,鲜明提出“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努力方向。

今年,在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中,上海又提出“既讲规则秩序、又显蓬勃活力,既有国际风范、又有东方神韵,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相助”那样一种干事创业热土、幸福生活乐园的生动图景……

前一段时间,电视剧《觉醒年代》大火,有一个著名的“续集之问”让人泪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无数人在网上回答:“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是的,百年前,“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在那民族存亡之际,无数共产*人为了中华国富民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只为“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

百年上海,未负初心;人民城市,不负人民。当我们取心香一瓣,献于烈士墓前,终可以告慰:这盛世,如您所愿。

文字:新民晚报首席记者潘高峰

图片:孙中钦、张龙、刘歆、陈梦泽、杨建正、陶磊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上海不负初心新民晚报